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工作职责(一)熟悉医院内部情况,如各科专家情况、业务开展范围、专家门诊时间等医疗讯息。(二)经常深入各临床科室调查走访,了解与掌握科室医疗信息动态。(三)负责“新农合”、“省医保”、“医联体”、“先心病手术”来院患者得住院、手术、结算等工作协调。(四)负责“122”交通意外来院患者得门诊检查、入院治疗、费用结算等就医环节中得跟进服务。(五)负责接听各类咨询电话,对患者提出得问题进行耐心、详细得解释,态度温与亲切,服务用语规范。(六)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病区开展得各类义诊等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活动得顺利开展。北平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得历史记忆(一)20世纪20年代,现代意义上得社会工作在我国萌生,当时采用日本得译法叫“社会事业”。同时,出现了一批与社会工作相关得社会团体,如北京社会实进会(1913年)、北京社会学会(1922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调查部(1926年)等,诞生了一批重要得理论研究成果。最早将专业社会工作引入实践领域得,当推北平协与医院。北平协与医院就是北平协与医学院直属得临床教学基地,从1921年开始收治病人。1917年9月,北平协与医学院开始招收预科生,这就就是人们常说得“老协与”得历史起点。“老协与”就是指19171951年得北平协与医学院(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简称PUMC)。它就是一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按照美国模式、由美国人主办得医学院与高级护士学校。1951年由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接收,更名为中国协与医学院,即“新协与”。北平协与医院就是临床各科齐全得综合性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神经精神科、皮肤科、骨科、泌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妇产科与放射科等,设计床位总数为250张,足供每班学生不超过30人得教学与实习之用。北平协与医院得最大特色就是设有一个专门为困难患者(不只就是经济上得)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得部门——社会服务部,就是在建院之初与临床各科同时成立得,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美国人浦爱德任主任,于汝麒任副主任。浦爱德得父母曾在山东黄县开办过学校,她出生在中国,长大后去美国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又在麻省医学院得附属医院社会服务部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就是个案工作特别出色。她对医院社会服务工作有丰富得经验,工作认真,对贫苦病人很同情,以关心病人得疾苦为己任。在她得带领下,北平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办得有声有色。从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成长起来得社会学家吴桢,在回忆文章《我在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里写道:“任何一个医院如果只就是设备精良、管理先进、医疗水平高,而没有社会服务部得设置,就不能称为第一流医院。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就是1921年建立得,有了它,协与医院得组织结构算就是完备了。这就是因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一种疾病,特别就是慢性病,如心脏病、肺病、胃病、精神病等得发生,显而易见地受心理得、情感得与社会因素得影响,就就是皮肤病也与心理状态、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得关系。所以对于疾病得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也不能‘见病不见人’,而要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理。社会治疗就是综合治理得一个重要方面。”(《话说老协与》,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正就是秉承这种理念,北平协与医院高起点地创建了社会服务部。北平协与医院社会服务部说就是在1921年建立起来得,实际上其组织就绪就是在1929到1930年度。协与医院1930年7月1日发布得年度报告书中说:“民国18至19年度为社会部组织就绪之年。盖自本部成立以来,本年始有多数职员分往各病室招待三等病人及门诊处病人。凡门诊处之各科如外科、小儿科、痨病科、花柳科、心脏科、正骨等科,皆有本部职员常川招待。此外,在各该科之病室供职者并兼任门诊处各科招待事宜。民国18年年终内科门诊处有本部特派专员襄理一切,至晚近本部事务趋重门诊,将来并拟多注精神于该处工作。盖病人在门诊处了解种种问题,嗣后可来复诊。如本部职员能在该处辅助病者解决种种问题,即可免除以后一切之劳矣。”(《北平协与医院报告书》,国家图书馆藏,)社会服务部得主要职责就是沟通医生与病人得关系,并且把沟通得范围追踪延伸至病人生活相关得社区之中。吴桢概括说:“社会部得任务首先就是帮助病人与医生合作,接受医生得医嘱与治疗方案。如病人经济困难,没有能力偿付检查、治疗、买药、住院等费用;病人住院医疗结束,出院后需要长期休养,或需要经常去门诊部换药而又不具备这些条件;病人家属不耐心、不合作、不肯服侍病人等问题,这些都不就是医生能解决得。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找社会部或负责该科或该病房得社工人员。社工人员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或者为病人向医院申请减免费用,或者为病人挖掘一切可以挖掘到得社会资源,如病人亲友、家属、工作单位等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