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担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从事党政宣传部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系统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2.系统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方法,熟悉哲学前沿理论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担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从事党政宣传部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专业简介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1981年获得硕士授予权,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学科点。200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经过长期的建设,学科点形成了鲜明的科学特色。一是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中,擅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点。尤其擅长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科带头人王雨辰教授为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二是擅长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历史哲学、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学科带头人刘可风教授为全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三是较早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研究。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主要有:王雨辰教授(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刘可风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经济伦理学研究)、龚天平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哲学和经济伦理学研究)、吴宁教授(主要从事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陈食霖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学术队伍中的学术骨干主要有:方珏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郭剑仁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颜岩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后马克思主义研究)、李白鹤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熊文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名称代码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0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人物流派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03生态文明理论和流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04历史逻辑与理论问题、人物研究后马克思主义研究05流派、人物和问题研究三、学制与学习年限脱产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3—6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4—8年。少数民族骨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达到学校正常分数线且脱产学习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3—6年;其他无论脱产与否学制均为四年,学习年限4—8年。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中南大研字〔2001〕28号,2009年7月修订)的相关规定,合乎条件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三、学制与学习年限脱产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3—6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学习年限4—8年。少数民族骨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达到学校正常分数线且脱产学习的学制为三年,学习年限3—6年;其他无论脱产与否学制均为四年,学习年限4—8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年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课第一外国语468一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234一秋学科基础课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351一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51一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351一春专业课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234一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题234一春选修课全校任意选修课从当年博士生任意选修课开课目录中选修1至2门2/434/68一秋、春课程学分要求21/23学分五、课程考核及学科综合考试1.课程考试为撰写学术论文2.学科综合考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六、科研要求与创新培养(一)科研成果要求我校对正常毕业博士生在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取得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全校性基本要求如下:1.在CSSCI来源刊物及以上级别刊物(不含增刊、专刊)、或国外专业学术期刊、或本学院所认定的学术期刊(由各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认定并报研究生部备案)上发表3篇本学科、专业学术论文。本人必须为所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若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2.公开出版10万字以上学术专著的,1部可以折算合乎上述要求的学术论文3篇;3.作为主持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1项可以折算合乎上述要求的学术论文1篇。上述科研成果都必须是在学期间(入学——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截止日)取得,成果发表或取得时必须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二)创新培养安排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