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入世後批發市場對策分析中國批發市場現狀及入世後所受的衝擊一、批發市場現狀最近,業內人士分析,發達國家的批發業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如說,批發業在流通領域的主導權易位,已從以生産者爲主導發展到以批發商爲主導,最終發展到以零售商爲主導;比如說,大力發展物流,做配送服務,通過與物流、網路的有效整合來完成傳統批發市場的轉型;比如,批發企業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反過來看我國大多數批發市場,還保持著傳統的經營觀念,技術手段落後,流動資金匱乏,運作成本昂貴……這樣的階段和水平,到目前,還沒有真正邁出關鍵的一步。因此,與國外批發業相比,我們還有非常大的差距,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當然,具備“憂患意識”是應該的,但也不必過於顧慮重重,從已進入我國批發業的國外商業企業來看,大多是以服務合資企業爲主,目前尚未對我國批發業形成威脅。而且有權威專家預測:9年後的中國批發業將變得生機勃勃,實力非凡。二、入世後,批發市場所受到的衝擊大家知道,入世後1-2年(最長不會超過5年)的時間內,中國市場將全面對國外開放。對於中國批發業來說,從現在起的3年是最後的保護期,這是一個“生死時差”呀!外商擁有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技術,一旦介入中國批發業,對傳統批發市場必然帶來極大的衝擊。批發市場從性質上說,它承載衆多批發戶,如廠家、一級批發、二級批發、零售商等,入世後,國外大量資金、技術對批發業的介入和對其關聯行業的衝擊必然影響國內的批發業。而批發市場中按批發行業不同,影響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對以工業消費品爲主的批發市場的衝擊要小於以農產品及日用百貨爲主的批發市場。比如,對農副產品、糖酒、食品、家電、日用百貨等商品的挑戰較大;而在建材、書刊、醫藥等某些行業的機遇則更多一些。若從開發形式看,批發市場屬於房地産開發,我們研究認爲,入世後對以批發市場爲依託的房地産業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據我們分析知,對中國零售業的衝擊倒不比批發業大。現今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已達200多家,競爭雖然激烈,但本土連鎖超市從效仿到超越,已積累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其本土零售業的應對能力應大於外資零售對其的衝擊能力。在今後的競爭中,如果中國的批發企業,還是沿用老的管理手段、經營手段,將很難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可以說,大家對“狼”進來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傳統批發業若不尋求制勝對策,最終競爭的結果將被淘汰出局。入世後,批發市場對策分析我們知道,批發是連接生産與銷售終端的咽喉産業,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局。根據“入世”達成的批發業開放協定,“入世”後中國將允許在直轄市成立試點合資批發企業,並承諾在3年內取消對外資存在方式的限制,即不再限制外資進入的地域、數量、股權比例等。所以,對於中國批發業來說,當務之急是積極研究應對策略,對現有批發業進行整合、打造,功能創新。應對策略之一:整合相對零售業而言,批發業的商圈半徑理論上可以無限大,外資批發巨頭無論在哪個點登陸,都可能憑藉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零售資訊管理技術等優勢長驅直入,橫掃千軍,殺傷半徑遠大於零售店;另一方面,“入世”後,合資製造企業都可以自建銷售公司和網路,一些原來交給批發企業經銷代理的商品會收歸自營,使批發業生意減少,日子難過。因此,國內批發市場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積極整合不失爲明智之舉。一、與“物流”及電子商務整合,速度制勝現代物流,被稱爲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是21世紀最大的蛋糕之一。據我們知,日本丸紅和上海一百已經正式成立我國第一家合資批發企業,該企業向社會各類零售企業提供物流配送服務。而除大型百貨商店、街頭各小型非連鎖便民店需要物流配送外,即便是沃爾瑪這樣的國際連鎖店也需要社會物流配送服務。因此,我國的批發業與物流業整合勢在必行。在我國,物流運作的真正主體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物流意識的覺醒才是近兩年的事情。絕大多數傳統物流企業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服務層面上,真正意義上的物流是一種高水準的服務,而將來批發市場要做到一切以滿足客戶需求、開發客戶需求和創造客戶價值爲基本出發點和終結目標,可以說,這恰與“物流”理念不謀而合。物流配送服務旨在解決企業管理創新和商品的流通速度問題,入世後,資訊的全球化,世界範圍內物流業的介入,將使交易的直接化傾向更大,批發業作爲交易的中間環節,其生存基礎面臨更加危險的威脅,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批發業的存在實質是對商品流通的“阻礙”,在如此殘酷的環境中批發業要生存,並進一步做大做強,關鍵就是要與“物流”業進行整合,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中間環節費用來提高産品競爭力,以速度制勝,使國內的批發業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如何整合?占在企業的角度,我們認爲,大型批發市場要儘快投入資金和技術進行物流的基礎建設。至少要引進專門的物流人才對本批發企業向物流業進軍做理論性探討。國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