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docx

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摘要】初中语文有着特殊性与重要性,首先作为一门主科必修科目,语文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次初中教育是由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课堂引导力,带领学生学会阅读并且尝试写作;同时学生自身也必须要有感知阅读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写作里的能力。那么,如何正确的去阅读,如何将阅读合理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成了我们需要重点思考探究的问题,而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也将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指明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途径目的性引导分析与探讨【正文】一、当代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读写作用及存在问题初中语文处在小学与高中语文的过渡地带,其课堂教学会以阅读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赏析共情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技能;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感知能力逐渐提升,自身表达能力也在与日加强,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构联系,将所学知识及感悟尽可能准确无误的倾吐出来。经过两年多的尝试、摸索、探究,以读启写,以写促读,读写的有效结合对初中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一)读写的有效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一上半学期,我对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课程开设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将课外阅读列为第一的占比71%,将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比为22%,两项总计93%,这说明,读写的有效结合能够很大层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二)读写的有效结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记忆力三项指标。初一下期的一节语文拓展课上,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试:出示童话故事《渔夫与金鱼》(约2000字),要求学生在默读两分钟后,写出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变原文原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佳词妙句。结果显示,52名学生中有11名学生一气呵成的写了约600字,并加上了好词好句;有25名学生写出了故事的大致内容,约400字,有一些好词好句;14名学生写出了故事大意,约350字;2名学生未完成任务,阅读能力还存在问题。由此可见,读写的有效结合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读写的有效结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堂上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进入到文中的情景,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泛,学生一旦选中了自己爱读的书,就会倾注所有热情和心思的去阅读,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阅读能够让学生拥有知识的海洋,从而更好的和世界接轨,和未来接轨。既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读写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语文课堂上要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并非易事,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自身由于阅读素养不足或表达能力欠缺,导致其不能很好的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双向转换,只是单方面的“吸收”或“吐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不能实现有效结合,有悖于语文课堂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在读写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任务迫在眉睫。(二)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性现象,即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做到将课文与作文视为一体,而是将课本教学看作是归纳固定答题模式,作文写作是培养表达能力,老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并未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由于对读写认识不足、自身学习能力有限等原因,也无法自主将阅读与写作融为整体,这就导致阅读与写作成为独立个体,师生双方都并未掌握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及其在语文课堂上的“灵魂性”作用。二、初中语文课堂读写问题的策略探究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有效的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特点,切实找准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借鉴范本和运用途径,适当地进行模仿性写作和创造性练习,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百利而无一害,也能展现素质教育下的现代语文新型课堂模式,学生通过在读中悟写,用阅读带动写作,充分发挥阅读的借鉴作用,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基于上述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初中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策略做了以下尝试:(一)合理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以读启写,展开情感式教学。语文学习过程并不是大众思维里的死记硬背,更多的是需要思想感染与情感熏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从情感入手,在日常阅读中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学习,培养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初步悟性,在此基础上尝试同等手法运用的写作模式,达到一定的移情换物的目的。例如:在《社戏》的教材文章教学过程中,鲁迅通过对水乡各种人物、活动场景及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了“我”少年时期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字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