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鱼找朋友》教案《小鱼找朋友》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鱼找朋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鱼找朋友》教案1活动目标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2、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3、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难点:让幼儿自己加入其他动物角色,让幼儿自由表演、活动准备1、故事图片及故事录音、2、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图片及其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乐趣、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请幼儿自由表述,教师进行引导性总结、(二)展开部分、1、导入故事内容、教师:"小鱼要找朋友,看看它找谁当朋友、"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小鱼找小鸡做朋友,小鸡是怎么回答的?"教师:"小鸡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鸡不会游泳!"教师:"小鱼找小鸟做朋友,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鸟不会游泳!"教师:"小鱼找小蝌蚪做朋友,小蝌蚪是怎么回答的?"教师:"小蝌蚪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会游泳!"3、再次为幼儿朗读故事、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请个别幼儿尝试复述故事、(三)结束部分、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鱼会游泳,小鸡会走不会游泳,小鸟会飞不会游泳、小蝌蚪会游泳,就和小鱼做朋友了、小朋友回去想一想,小鱼还能和谁做朋友呢?"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尝试表演游戏中自然结束、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且让幼儿知道小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能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幼儿在这课中能认真的了解本课的内容、让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学会自由玩表演游戏。《小鱼找朋友》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对于现在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幼儿一个阳光、自信的性格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小鱼找朋友》这一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初步尝试表演故事。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参与表演故事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头饰(小鱼、小鸡、小鸟和蝌蚪)环境布置活动过程一、利用故事图片,帮助幼儿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1、利用故事图片讲故事《小鱼找朋友》;2、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故事中都有谁?先后顺序是怎样的?(3)小鱼在干什么?二、学说对话:1、教师利用图片练习学说对话;2、在图片1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在图片2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在图片3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三、初步尝试表演故事:1、教师扮演一个角色,带领幼儿表演故事;2、幼儿点评:谁演的好?那里演的好?3、教师分组,请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每组人数:1只小鸡,1只小鸟,1条小鱼,5个蝌蚪四、结束游戏:教师适幼儿表演情况进行分组点评。教学反思本次语言教育活动是中班语言教学《小鱼找朋友》的第二课时,上完本节课本人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以下反思:1、本班幼儿大部分对故事不熟悉,在第一个活动过程中,本人没有教师示范讲故事,只让个别幼儿讲了故事,由于幼儿声音小,大部分幼儿没能回忆起本故事的大概内容。2、活动二中,由于有图片,幼儿很快就活动二的学习内容;3、在表演游戏中,本人布置了活动场景,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让幼儿有目的的创编动作,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了故事对话,掌握了故事内容。4、本人让幼儿分组表演,尊重了每位幼儿应该享有的权利,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表演游戏,让整个班级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小鱼找朋友》教案3设计意图《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中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中提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