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一考语文卷.doc

九年一考语文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九语(上)一考·///////密////////////////封////////////////线////////姓名班别座号碣北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2·9)评分______________一、基础与积累(2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4)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2.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下列各句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zhùmǎn希望之情。(2)它们的愿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dùjì。(3)我是在白云的qiǎngbǎo_______中笑着长大的。(4)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dú________职业之神圣。3.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句是()。(3分)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删除“和培养”)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将“要”改为“能否”)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在“50万朵”后面加“花”)D.曹先生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还是掩藏不住他这些年艰辛的生活。(删去“眼角的”)4.请运用下列至少两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外貌或神情的话,不超过80字。(4分)颓唐轻盈尴尬烦躁胸有成竹不容置疑蹑手蹑脚义愤填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提炼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并提出至少一点针对性建议。(4分)在社会舆论的连年声讨中,论文买卖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持续升温。不少腐蚀社会信用的网站甚至打着“诚信”的名义,在权威门户网站发广告、拉生意。据最新调查,目前最热门、以论文买卖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已发展到800多家,写手以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网络上论文买卖的旺季与高校毕业生毕业季正好重合。虽然论文买卖是不道德行为,但论文买卖属于个人私下交易,论文代写网站处于法律监管空白,除高校可按校规校纪对学生处罚外,没有一个部门能对论文写手和提供中介的网站进行查处。除非相关网站存在恶意欺诈或质量问题,经消费者投诉,方可由工商部门查处。(1)结论:(25字以内)(2)建议:(25字以内)二、阅读(45分)(一)(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A.世人盛爱牡丹盛:多,众B.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C.不蔓不枝蔓:长出藤蔓D.陶后鲜有闻鲜:少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文紧扣“□□”这个文眼,运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从、、和三个角度描写了陋室,表现了陋室不陋的题旨。(4分)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拿古贤之名室与“陋室”相提并论,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B.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主要表达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志趣;乙文借歌咏莲寄寓洁身自好、鄙弃名利的志向。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D.甲文中作者安居陋室,厌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