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讲者:陈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DNA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实验验证;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能力目标: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精神。重点、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肺炎双球菌实验艾弗里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人类对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还在不断深入那么: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蛋白质和DNA的认识水平如何呢?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呢?3.从这个科学历史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在核酸和蛋白质中究竟谁是遗传物质呢?科学家后来又是通过怎么样的实验来纠正这一错误的观点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20世纪初与科学家们一起进行探究。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1.请两位同学分别介绍实验中的R型细菌和S型细菌。感染动画演示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的四个阶段,并演说实验感染(1)活R型细菌老鼠健康感染(2)活S型细菌老鼠死亡感染(3)灭活S型细菌老鼠死亡(4)活R型细菌+死S型细菌老鼠死亡观看实验后提问:比较第1,3组实验说明了什么?比较第2,3组实验说明了什么?综合4个实验分析为什么无毒性的R型活菌与无毒S型死菌混合后,导致小鼠死亡,并且从尸体上分离出了活S型细菌?但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接着顺理成章地引入艾弗里的实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知道是死的S型细菌提供了这种转化因子,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我们想确定这种物质可以怎么做呢?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就以这种思路设计了一个实验。动画播放:艾弗里的实验。1.这里艾弗里将死S型细菌物质分为了哪几类?哪些与R型细菌混合后引发了小鼠的死亡?老师讲解:我们还从中发现DNA的水解物质并不能使得小鼠死亡,所以脱氧核苷酸没有转化作用。但是当时的分离技术不能保证DAN的纯度,所以实验的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蛋白的干扰,所以接下来科学家通过噬菌体的实验完全的排除蛋白,来验证这一结果首先播放噬菌体的结构图。问:1.T2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用T2噬菌体?多媒体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动画。由教师介绍实验背景、现象,并进行分析。实验是由赫尔希和他的学生蔡斯在1951~1952年做的。他们分别用两种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对两组噬菌体进行了巧妙的标记:一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内部的DNA,另一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放射性物质会不断放出射线,可以检测出来,这样通过观察放射性物质的行踪,就可以判断放射性物质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的行踪,从而判断DNA和蛋白质在生物遗传过程中的作用了。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噬菌体在侵染细菌并进行增殖的过程中,出现了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的现象。而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则表现出了其内部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内的现象。正是这些DNA在细菌中增殖出许多噬菌体。新形成的噬菌体同亲代一样有着同样的DNA和蛋白质外壳。释放出来后又能去侵染其他的细菌。设问:从这个实验的结果来看,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投影显示如下表格: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子代噬菌体32P标记DNA有32P标记DNADNA有32P标记35S标记蛋白质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蛋白质无35S标记设问:1问:为什么用P标记核酸,用S标记蛋白质2问:简要归纳实验过程3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能不能说明它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问:如何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引导:要从DNA在哪些生物体内担负遗传物质的使命来证明,在哪些生物体内不担任遗传物质的使命?也就是说生物体内有没有其它物质做遗传物质呢?讲述: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的简略介绍。课堂小结。(动画播放)结论:有些病毒不含有DNA,仅含有RNA在这种情况下,RNA起遗传作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核酸是遗传物质。课堂练习。1.核酸是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2.人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