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教育与初中学校管理——农村初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武威市凉州区七里中学校长靳开福63号一、农村初中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农村初中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少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导致了农村初中举步维艰,从而出现了农村初中办学条件严重滞后、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点学校政策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家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先办好一部分学校的政策,是一种典型培养精英的制度,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重点学校绝大部分集聚在城镇,凭借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重点学校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了对社会资源的积聚,典型的表现是名校办民校,收获高额的择校费,同时不择手段地对农村初中优质的人力教育资源进行无情地盘剥。久而久之,农村初中在其侵吞下,遭到了重创,滑向薄弱已势不可挡。3、教师调配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新教师分配政策时,对一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优先考虑到城镇名校任教。而农村薄弱初中由于学生数少,新教师根本无法分配进去,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加上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经费紧缺,一些政策性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导致一些年轻的、有资格调动的纷纷调离,又使高素质的年轻专业教师更加匮乏。4.学校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为了生存,为了向学区、家长、政府、有个交待,质量偏低的农村初中会放弃大多数学生,集中“优势兵力”,重点培养尖子生。学校为了赢得部分家长的认同,随波逐流,在应试指挥棒下,为考取几个重点高中而放弃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恶性循环。二、完善和加强农村学校管理的思考1、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使“人民教育人民办”变为“人民教育政府办”,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的投入力度。考虑到现实政策的惯性与体制路径的依赖,从现实角度看,很难从限制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政策出发实现均衡发展。但是,从短期看,政府改变过去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向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的投入,使之能获得比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更多的资源。2.重点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学校布局调整、经费分配、师资流向、招生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能力,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充分利用名校的辐射效应,带动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二是创造条件,对在农村任教的教师建立服务期制度,保证农村薄弱初中师资的相对稳定。三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名师支教”活动。名师是经过考核层层推选出来的,他们在某一学科、某一区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让他们去薄弱学校支教,对于引领薄弱学校的发展定会起到辐射作用。3、加强内部管理农村薄弱初中发展的出路在于理念。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比较超前的教育理念。从事务型管理者转变为改革型、型的开拓者。立足本校,认清学校的现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挥迎难而上、奋发进取、艰苦奋斗的主人翁精神。找准突破口,转变教育理念,进行办学思路的总体调整,通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走一条维系良好教育生态的学校发展之路,形成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教育及学校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学校的品位。(身份证:62230119660629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