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docx

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无纸化测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体现学习的成效,‌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1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性、融合性、灵活性为指导原则,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的要求,促进学生各学科素养的稳步发展,真正发挥教育的评价和导向功能,契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素质的构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2.集中性原则:无纸化测试由学校统一进行,且集中、同时、同题测试。3.保密性原则:命题考虑相对保密性,保证测试结果公正、公平。三、测评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四、测评科目:语文、数学五、测评方式:根据学习内容和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既重基础掌握,也重知识在生活运用,利用问卷星小程序组织测评内容。六、测评范围及媒介:根据本学期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教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核心素养。经教务处、教科室组织相关教师分析设计测评内容。测评媒介:平板、问卷星小程序七、成绩评价标准1.总体要求:表现性评价+等级,采用星级制(),语文与数学各50颗。2.对学生的具体评价:统计学生语文、数学合计总获星数,按照获总星数的45颗以上给A等,获总星数的35--44为B等,其余总星数为C等或D等。八、测评安排(一)测评时间:2023年3月8日至9日(二)测评准备:1.题库:一年级语文:王艳秋一年级数学:李俊二年级语文:黄晓彦二年级数学:杨毓3.题目编辑:廖华萍常润岚4.技术支持:张爽常润岚唐秀英刘毅5.场地和人员准备:学校根据测评活动实际,在西区阶梯教室设置场地。测评人员由三四年级语数组长组成。教务处负责组织各年级学生测评,一二年级任课教师协助组织学生但不到测评点位。(三)组织形式:1.一二年级语数教师先将本班学生按A、B、C、D分为四个等级(各占四分之一),于2月23日前将分好等级的学生表册上交教务处唐秀英。2.一二年级各班班主任每班搜集准备4台平板并做好标识,于3月6日交唐秀英统一保管。3.教务处对各班A、B、C、D各等级随机抽取2人参加测评。4.2023年3月8日至9日,刘毅、常润岚、唐秀英按年级组织学生有序到达阶梯教室,每班抽取的8名学生参加相应学科测评项目,直到完成全部活动板块测评,再组织各班学生安全有序回到教室。九、测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邹应忠夏正贵副组长:甘露张爽李燕组员:一二年级语数语数学科教师、王艳秋、李俊(数)、黄晓彦、杨毓、唐秀英、刘毅、常润岚、陈丽娟十、工作要求1.足够重视,学科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测评模拟训练。2.充分准备,井然有序,保证安全。3.此次测评活动所有设计既要突出了学科与学段特点,又要强化所学知识的运用,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真正体现语文有味,数学有趣!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方案大全2一、指导思想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的具体要求,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评价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素质的构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2.导向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学习潜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对学生学习加强针对性指导。3.多元化原则: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加强学生自评与互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内容多样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4.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考察孩子活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具有不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