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利益解析:选D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其他国家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2.光绪帝诏令:“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从本质上表明光绪帝()A.主张变法图强,建立资产阶级立宪政治B.杂糅中西学精华,创造新儒学体系C.维护封建根本,与守旧派根本利益一致D.崇尚经世致用,主张兼容中西解析:选C由“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可知,光绪帝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体系,与顽固派根本诉求一致,故本题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并非本质性内容。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解析:选D材料中强调的是戊戌政变,D项描述的是戊戌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被杀的史实,符合题意要求。A反映的是清初的重大事件,B项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C项说明的是清末地方军事势力的兴起。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变法进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解析:选A从材料中“诏令184条”可知政令颁发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进一步佐证改革进度超出了可接受范围,急于求成,故选A。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解析:选D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6.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选C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统治者,他们的改良,从来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为了人民革命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剥削人民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并企图以此来阻挡人民革命运动,把革命熄灭于无形之中。所以,改良主义绝不是中国人民的出路。——摘编自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1967年)材料二研究戊戌变法的历史,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戊戌变法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有进步意义。第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他们是少数从地主阶级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因此,它是一个软弱的改良运动。——摘编自杨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1980年)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此,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危兆盖《回顾戊戌,重温历史》(2008年)(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作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评价产生的时代因素。(4分)(2)试比较材料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材料一的异同。(4分)(3)材料三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又有了怎样的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史观进行分析。第(2)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信息,从方法和结论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