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doc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鲍叔牙不计小节推荐管仲的故事,值得从政者一读。鲍叔牙是春秋时的齐国大夫,又称鲍叔。齐桓公为公子时,鲍叔牙为其傅。鲍叔牙年轻时曾与管仲交往,并为好友,他知道管仲具有很高的治国之道。于是,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积极向桓公推荐管仲。《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说:管仲字夷吾,颖上人。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因此,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并知道管仲有奇才。管仲家里很穷,常欺骗鲍叔,但是鲍叔始终待他很好,从不说管仲的坏话。管仲担任齐国的宰相后,曾经发自肺腑他说道:“我在穷困时,曾经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取盈利时,自己总是拿得多一些,但是,鲍叔知道我家里非常贫困,所以不认为我贪心。我曾为鲍叔办过几件事,不但没有办成,反而弄得很糟,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能体谅到办事情难免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我无有才干,知道客观条件对我不利。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知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并不以这些小事为耻,而是耻于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发挥出来罢了。生我的是父母,而能了解我的却是鲍子啊。”鲍叔推荐管仲后,就退到了第二线。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识人荐贤。管仲是春秋前期最著名的大政治家,为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称霸于诸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齐桓公尊为“仲父”。但是,管仲也有自己的短处。他与鲍叔一起经商做买卖,经常多分盈利;为鲍叔办事,多次没有办成,并且越办越糟;三次做官,三次丢官;三次参加作战,三次逃跑。如果不加分析地看待这些“历史问题”,那么就会得出管仲既无德又无才的结论,象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担任宰相之职,而且连做芝麻小官的资格也没有。然而鲍叔却不这样,没有就事论事,没有陷于片面性,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首先认识到管仲是一个经邦治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对管仲的“三次逃跑”不认为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家中有老母的原故;办事不成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多分财利则是家中贫困所致。因此,这些“短处”都不能掩盖管仲的贤德与才华。后来,管仲为齐国的强盛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证明了鲍叔的认识和荐举是十分正确的。鲍叔牙与管仲早已成为历史人物,但是鲍叔牙在对待人才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不能不给当今当政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