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202线泾川至渗水坡(甘陕界)段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S202线泾川至渗水坡(甘陕界)段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项目概要省道202线泾川至渗水坡(甘陕界)段公路是省道202线的重要组成路段,是平凉市南出陕西的交通要道,也是平凉市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是甘肃省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公路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现有公路标准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路网布局、促进甘肃平凉市与陕西宝鸡市之间的物资交流和经贸合作、带动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拟建公路位于甘肃省东部、平凉市泾川县与灵台县境内,起点为平凉市泾川县城西的十里头,终点为灵台县甘陕交界的渗水坡,路线总体走向大致为自北向南。全线采用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10m/12m,路线全长72.58km,什字镇连接线长1km。本项目主线共设置桥梁23座,其中新建桥梁21座(大桥=SUM(ABOVE)242.58m/2座、中桥450m/13座、小桥150m/6座),加宽利用小桥54.27m/2座,桥梁总长=SUM(ABOVE)896.85m;主线设涵洞157道,均为新建;什字镇连接线未设置桥涵;主线设隧道1020m/1座;平面交叉15处;设管理所1处、养护工区2处、收费站2处,分别为唐洼里收费站、养护工区和渗水坡管理所、收费站、养护工区。全线永久占地215.48hm2(含旧路),拆迁建筑物=SUM(LEFT)9410m2,其中近一半是砖木房;估算总金额为69838.3554万元,平均每公里工程造价962.2259万元。计划于2010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2年建成通车,施工期为24个月。二、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干线公路网的建设、促进省际间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改善平凉市公路网,也与其他公路构成了区域性高等级公路网,连接了沿线主要城镇及毗邻市县地区,与甘肃省公路网相连,呈开放格局。这不仅带动了平凉地区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甘肃省东南部地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且与沿线的城镇规划是是协调一致的。(2)在路线方案确定时,对文物的可能影响区域,路线均已绕避,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和遗迹的安全。此外,路线所经区域也未穿越风景名胜区。(3)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主要表现为施工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占地对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的影响。(4)本项目沿线河流属黄河流域泾河水系,路线跨越的主要河流有黑河、达溪河及其支流、支沟等。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的搅动、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只要落实好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含油污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妥善处置桥梁基坑开挖的泥沙,同时采取各项水保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期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影响。(5)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公路服务设施废水。(6)本项目局部路线穿越灵台县坷台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和西川水厂二级保护区,必须做好相应路段的排水收集。推荐方案已经反复论证,并多次征求当地政府的意见,并取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建议在工程勘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水源安全。(7)由于公路施工,必然会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全线评价范围内主线共30处敏感点,其中学校7处,卫生所1处,其余22处为居民区;连接线1处敏感点,为居民区。经预测全线31处敏感点近、中、远期昼间均无超标;近期夜间无超标,中期夜间3处超标,超标量0.1~2.2dB;远期夜间7处超标,超标量0.2~3.6dB。(8)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以扬尘污染和沥青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营运期对公路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以收费站使用的锅炉为主。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一)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设计期。在路线布设与方案比较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相配合,尽量节省耕地,减少与沿线电力、电讯、水利设施的干扰与拆迁。根据沿线土地利用及人均占地情况,路线尽量占用耕作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的耕地,选择村庄之间空隙较大、人均占地较多的地方通过。合理设置桥涵的位置、长度和数量,与现有水系、排灌系统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凡路线跨越人工河沟的位置,桥涵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排、灌渠道分别设置桥涵。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原有尺寸确定。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活动对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2)施工期。征地拆迁影响减缓措施:本项目的征地和安置工作均由各区县政府负责,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