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异常行为从何而来.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生的异常行为从何而来.doc

学生的异常行为从何而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的异常行为从何而来从教几年,小学生的某些不良现象倒屡见不鲜,如不完成作业、逃学、抽烟、喝酒、吵架、打架等。可近期发生在我身边的这几件事,真让我震惊与恐慌,我只能用异常行为来定义。2011年4月6日,李×同学白天因与他人发生口角,在夜深人静时吆人进行殴打报复,被执勤教师发现,得以制止。2011年12月4日,施×同学在药店买药时,趁卖主不注意,顺手拿走了1200元钱。2011年5月23日,张××几个同学在凌晨2点左右越墙出校打劫了附近几家小卖铺钱、物品若干。2012年1月9日,王××同学因学校没有抽到她参加田径比赛,回家服农药力图自杀……由此而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呢?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来自家庭的影响首先,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当今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都文化层次低,教育指导学生时,不能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进行,使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能容人、暴躁、易怒、动辄拳脚相向等不良倾向,而且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形成了学生自卑、逆反、压抑、焦虑,过分孤僻和对他人充满敌意,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的现状。也有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对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其次,小学生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里矛盾和冲突,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荷,也增加了发生问题的概率。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理解他们的想法和作法,因为他们除了在物质生活上依赖于父母外,在其它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很强。父母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和信心,他们非常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但另一方面,父母除了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外,却不能认真、客观的了解、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甚至与父母最基本的沟通也没有,更谈何理解。这种对立的结果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求助无门,只有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则引发心理障碍,表现于行。最后,不良的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合经常吵架,没有给孩子一个宁静的生活空间,使得这些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往往没有安全感,易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世界观的形成。2.学校教育的疏忽2.1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只要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核制度还存在,学校还是会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优秀生”和“学困生”也随之产生了,对于“学困生”老师给以的更多是“恨铁不成钢”的抱怨,随之是“只要你不影响其他同学你就自生自灭吧”的心态。得不到关注的孩子难免会做些偏激的行为来再次赢回别人(老师)关注的目光。一次无效,再来下次和无数次,从此也就成了习惯。据我了解上面例子中的施×同学在上三年级时就偷偷的拿过同学伴的钱和物品,现在已是屡教不改。2.2学校忽视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缺少榜样示范和目标教育,。学生缺少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许多教师更多是向学生提要求和发布命令,很少向学生阐述理由,学生只是一味的被老师牵着走,没有自身内在的动力,从而产生“服从型”和“叛逆型”。“叛逆型”的学生多数教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因此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敌对情绪。2.3忽视德育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明显薄弱。未成年人对有关刑法知识知之甚少,法制教育盲区相当严重。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2.4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过程,很少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更多的沟通是在学生出现违纪现象后的斥责和批评。3.外界因素社会上各种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画面录像、影视作品等文化垃圾随处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好奇心重,因模仿而产生的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屡见不鲜。4.来源于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4.1辨别是非、区分黑白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4.2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承受挫折能力低。而对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异常行为人群,我们能做什么呢?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首先学校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1、学校应重行为习惯培养,强化养成教育。首先,应制定严密的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学校、班级都应从学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