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垃圾分类的教学设计(优秀20篇)总结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回顾和总结。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工垃圾分类的教学设计篇一1、知道哪些是无毒无害的废旧物,了解它们能循环再用。3、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实践,通过用回收款买鸥粮喂鸥,感受环保的意义。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垃圾分类ppt贴有易拉罐废纸塑料瓶标志的可回收垃圾箱三个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1、谈话引出主题: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的垃圾有哪些?平时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1)出示分类垃圾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2)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3)教师小结。3、幼儿操作实践活动垃圾分类和回收。(1)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垃圾袋里有什么,是不是可回收垃圾。(2)认识贴有易拉罐、塑料瓶、废纸标志的垃圾箱。(3)幼儿分类垃圾。(4)请垃圾收购站的回收垃圾。4、延伸活动:家长带幼儿用垃圾回收款购买鸥粮喂海鸥,体验环保活动的乐趣。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垃圾分类的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一、看图引入。1、认识垃圾箱上的相关标记。出示黄色和蓝色垃圾筒图在黑板上,并请生说出黄色与蓝色垃圾筒代表的意思。师: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指名生答。2、颜色不同,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什么?(相机贴上“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指名生答。3、揭示课题:垃圾分类。二、解惑新知。1、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师:“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师小结: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2、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指名生答。师小结: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指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3、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出示卡片:废纸、果蔬皮、泡沫塑料、剩菜剩饭、破损书籍、废铁、口香糖残余物、树叶等,请生指出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并把纸片贴到相应位置。指名生答并把卡片贴到相应位置。4、还有哪些垃圾也是可回收垃圾呢?板书:废纸、塑料、玻璃制品、金属、布等。5、(拿一张纸擦鼻涕,装不知扔哪个垃圾筒)那这张用过的面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大家讨论一下。指名生答。垃圾分类的教学设计篇三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2、学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3、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5、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二、活动准备: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三、活动过程: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类。(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2)请学生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3)请学生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红色――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3、检查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学生说出应扔到哪里。大家做判断。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学生这样去做。延伸活动。在生活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废旧电池”的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2、初步了解简单的垃圾分类方法。3、知道垃圾分类可保护环境,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具准备:小卡片、垃圾筒图、自制垃圾筒。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