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王成华PAGE\*MERGEFORMAT16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学院王成华09070700982011年8月27日1、前言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1.2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11、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1.3实习前准备1、充分了解实习计划书以及庐山地区相关介绍内容,对庐山有了初步的了解。2、准备实习相关仪器及使用。3、实习区地形图及地质图的准备。1.4实习时间及路线1、8月18日下午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2、8月19日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3、8月20日牯岭街飞来石—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4、8月21日小天池—好汉坡5、8月22日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6、8月23日王家坡实习成员:09级地理科学全体师生2、区域概况2.1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2.2庐山气候条件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2.3庐山植被及土壤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首先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5。其次为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8%左右,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pH值5-6。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此外庐山还有丰富的蕨类植物。2.4庐山的人文庐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