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聋儿家长心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对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加之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实施,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们普遍的心态。然而,当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理智的还是非理智的,对聋儿听力语言的康复和前途至关重要。常见的家长心态有以下几种:(一)理智型面对聋儿,他们伤心、难过、痛不欲生,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但他们能够较快地冷静下来,改变自己的做法,去医院或康复机构检查,认真听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尽早地为孩子选配适合的助听器,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语训机构的老师,使孩子尽早进入听力语言的康复阶段。这类理智型家长,以他们的爱心和毅力,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听力训练,走上了一条艰辛的听力语言康复之路。他们当中有的为此改变工作、职业,牺牲所有的节假日,有的甚至辞去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百折不绕的信心对孩子进行无数次的听力语言培建,终于使他们的孩子像正常儿童一样成长起来。这类家庭中的聋儿,有很多都进入正常的小学、中学学习,他们完全或基本上融入了主流社会。他们的父母因自己的奉献使孩子聋而不哑倍感自豪,也因此成为很多聋儿家长学习的榜样。这类家长一般心胸豁达、意志刚毅,能成熟地看问题,理性地面对挫折,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改变不幸局面,战胜挫折。(二)非理智型一些聋儿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耳聋后表现为迁怒他人、攻击、倒退、自责、冷漠、否认、固执、焦虑等等行为。这类消极或对抗的心态和行为对聋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1、迁怒他人,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不幸:少数家长因为孩子耳聋这一打击,夫妻间会出现互相责备,推卸责任,这类夫妻有的会因此提出离婚,有的把聋儿推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个别丧尽良心的父母甚至会遗弃孩子,使本来已遭不幸的孩子雪上加霜,处于更加不幸的境地。另有些家长当孩子被告知耳聋时,会迁怒、攻击于他人。有的家长听其诊断后,不相信其事实,对经治医生大发雷霆,甚至连报告单都不拿就走人。2、倒退、盲目再生育:有些夫妻发现孩子耳聋后,不是积极诊治,查明原因向有关医务人员及专家进行遗传咨询,而是盲目地再生育。他们用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方式应付挫折情境,由于缺乏基本的优生知识,结果再生育又是聋儿,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例如,河南一对夫妻的3个儿女中,有2个是聋孩子。第一胎生的是女孩,2-3岁后因为不会讲话发现是耳聋,很快又生了一个女孩。1岁多时孩子会说话了,父母想两个女儿中有一个是聋哑,一定要再生个男孩,2年后果真生了一男孩,2岁后仍不会说话,一查又是耳聋。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人口多,2个孩子都没有给配上助听器。3、负罪、自责心理:父母面对自己的聋孩子,有的会有很深重的负罪感,不能正确面对孩子耳聋的现实,认为孩子耳聋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报应,是自己的过失,往往沉浸在深深的自责当中。例如,有一位母亲得知孩子耳聋后,终日以泪洗面,后悔自己不该结婚、不该生小孩,几次抱着孩子想结束生命。由于他们都带着深重的内疚心理,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味地溺爱孩子,表现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时时事事依着孩子的意愿,给予过分的照顾和迁就,结果导致了孩子胆小、娇气、任性、依赖性强、不尊重别人,甚至发生攻击行为。这种不良的个性特征加大了配戴助听器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困难。4、盲目求医: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还没有好的医疗治愈办法,尽早地选配助听器是明智的做法。但有一些家长听不进医生的忠告,当孩子已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后,他们固执地、徒劳地到处求医。他们道听途说,轻信一些虚伪广告(如:扎针、气功、服药等),结果耗费了精力,花费了钱财,贻误了孩子尽早配戴助听器学习语言进入有声世界的时机。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一切都是徒劳的,又追悔莫及,恨自己当初的错误做法。例如,有一位聋儿家长在女儿一岁半时发现孩子听力障碍开始求治,在近两年的时间中花了4万余元,从南京到上海,再到北京....到处求治,一心想医好女儿的病,结果毫无效果,直到孩子4岁时才给试戴助听器。经过近一年的语训锻炼,孩子学会了说简短的话,家长才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医生的忠告,及时给孩子戴上助听器。由于他们的固执行为,使孩子丧失了听力语言康复的最佳时期。5、否认、不敢面对现实:一些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耳聋时,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残酷事实。这些家长出于个人的自尊心或是为了逃避痛苦,不愿意承认孩子耳聋这一事实而自欺欺人持否定态度,用一些不正确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