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复习人教版教案(地图).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高三复习人教版教案(地图).doc

2012高三复习人教版教案(地图).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4-高三复习地图知识点【基础知识】一、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1、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2、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3、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如050100千米|--------|---------|注:三种表达方式可以相互转换知道了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就可以测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比例尺的大小:分数的大小(4)比例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小:图幅面积小,内容越简略;比例尺大:图幅面积大,内容越详细。(5)比例尺的缩放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例:将一张1:100000的地图放大一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如果保持原来范围大小不变,则此图的大小是原来的4倍(见下图)2.地图的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极。(3)、经纬网定向法:按经纬网判断,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地图上用文字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用数字说明事物数量。二、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如下图中甲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2.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如图: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而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2)五种地形种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之间相邻两个山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