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熟语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doc

熟语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正确使用熟语教学重点难点:1.考点分析2.考题剖析教学方法:讲析法、练习法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考点分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大纲》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的“表达运用”中指出,要“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三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与否,二是辨析近义成语,三是根据成语在语境中的释义选择相应的成语选项。近几年高考试题几乎是考第一种题型。二、高考检索2006全国17套试卷熟语命题情况见下表:试卷名称分数测试内容试卷名称分数测试内容全国卷Ⅰ3分一念之差乐此不疲全国卷Ⅱ3分不足为训卓尔不群拍手称快功败垂成彪炳千古捉襟见肘辽宁卷3分替古人担忧苦心经营山东卷3分潜移默化刚柔相济敲门砖珠圆玉润筚路蓝缕不期而遇安徽卷3分洛阳纸贵不容分说四川卷3分应运而生熟视无睹巧立名目追本溯源扑朔迷离栩栩如生北京卷3分首当其冲买椟还珠浙江卷3分不胜其烦宛然在目耳熟能详无所顾忌胼手胝足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广东卷3分无所不至不堪设想重庆卷3分毛遂自荐猝不及防众人拾柴火焰高冰山一角睚眦必报投桃报李湖北卷3分绘声绘色捉襟见肘应接不暇噤若寒蝉由上表可以看出,全国有11套试卷考了熟语,其中又以成语为考试重点,江苏卷、天津卷是将词语和熟语放在一题考,只有江西卷、上海卷、湖南卷和福建卷没有考熟语。三、考题剖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6年全国卷Ⅰ)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解析]“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此词不合语境。“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拍手称快”:形容正义伸张或公愤消除时高兴满意的样子。显然不合语境。“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原句并没有说成功,只是说刚开始,所以此词也不合语境。答案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6年全国卷Ⅱ)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解析]“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彪炳千古”: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古。“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A句误把“训”当成了教训,是望文生义,故选A。四、课堂练习熟语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正确使用熟语教学重点难点:成语知识分析教学方法:讲析法、练习法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学习成语知识1.成语的概念: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锤炼成的固定短语。它是固定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种,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绝大多数是四音节。2.成语的特点:成语的特点主要在其精练形象,因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稳定性、整体性、凝练性、概括性和形象性。3.成语的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传说;④古典文学。4.成语的结构:并列关系(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等)、承接关系(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等)、目的关系(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等)、因果关系(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等)、主谓关系(如毛遂自荐、夜郎自大等)、动宾关系(如歧路亡羊、顿开茅塞等)、动补关系(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等)、动宾补关系(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等)、连动关系(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等)、兼语关系(如引狼人室、化险为夷等)、偏正关系(如一衣带水、一丘之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