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诗湖高中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8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北诗湖高中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北诗湖高中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6-东湖高中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工夫:90分钟总分:10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阐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明显特点是()A.经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经过次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经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经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保护贵族等级特权2.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以下与“天下归心”绝对应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3.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大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A.进步行政办事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减小中央行政决策失误D.加强君主独裁4.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降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因而可知,元代行省是为了()A.强化君主独裁B.加强控制地方C.缓解民族矛盾D.进步汉族官僚地位5.中国传统文明有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在这类文明影响下产生的选官制度是()A.宗法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阐明元代()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C.完善三省六部制D.加强机构分工7.西塞罗认为:“正义只需一个,它对一切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不管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不管这个法律能否以文字方式记录在甚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不管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私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渎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彼此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独裁以保护民主9.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的地方,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根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认识D.阐明了清政府已得到对地方政府控制10.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独裁统治B.倡导发展本钱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努力于自救变革11.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势。下表评论是针对()标题所刊载的期数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第49期论义民与乱民之异第52期论中国民气之可用第57期排外平议第68期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2.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精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普通平民所共享”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的地方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本钱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解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14.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一致的古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