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414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会运用汉字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分析字形,会用部首和音序两种查字法自学生字,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常用字的意思,进一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识字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掌握拼音方法,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能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对一部分多音字会据词定音。能比较熟练地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3.学过的词语会读,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344个词语,并按要求积累一批常用词语和成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4.学过的句子会读,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句子,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和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能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学习初步运用。5.能听清楚几句话和简短的故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能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听人讲话时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养成边听边想、边听边记的习惯,并能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能讲述简短的小故事和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在说话时能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口语交际中能根据语境说几句连贯的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7.继续学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8.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结构匀称,卷面整洁,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能在课外阅读适合自己的各种儿童报刊和书籍。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事物,关心自然和生命。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识记生字53个,认识部首5个;积累相关词语42个,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按田字格里范字认真描摹34个生字,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能正确朗读课文6篇,有选择地背诵两篇课文的片段,背诵古诗1首。3用已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和合适的方法自主识字,进一步增强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并能在识字中不断创造新的识字方法。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尊敬师长的感情。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独立学习生字。能在语境中认读生字48个;能认真描写29个汉字;积累词语36个。2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漏字,不唱读、顿读,能熟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读懂词语及句子的意思,积累有关的词语及句子。3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听说活动,培养看懂图意,清楚表达的能力。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永不满足,不断向前,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明白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怕失败;感受到小男孩的纯真、善良;感受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会给人带来自信、勇气和愉悦。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44个,认识部首2个,积累词语42个,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29个生字,重点写好“草字头”的字。2能正确朗读本单元5篇课文,能有选择地背诵课文片段和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古诗1篇。能了解课文内容,大体知道课文词句的意思。3能主动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会用各种方法识字,并能不断创造新的识字方法:4知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四单元教学目标l识记本单元生字57个。积累词语不少于46个。在识字活动中,认识一些国家的名称和这些国家的首都。正确书写34个汉字,在写字练习中,重点写好带有“绞丝旁”的字。2学习逗号、句号、问号和叹号等标点符号及其使用方法。3能正确朗读本单元6篇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通、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课文后面的填空、听写等练习。背诵课文片段一次。能背诵一首古诗:结合课文进行听说活动6次。4从童话、寓言故事中增长知识,学习自信、守信,富有爱心,不轻信别人,但要尊重别人等做人的道理。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52个。认识部首4个。积累词语43个。正确书写40个汉字,在写字练习中,重点写好带有“足字旁”的字。2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6篇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和古诗1首。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要求圈划词句。4单元听说活动1次,结合课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