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关于设置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计算机学科教研室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论证小组2007年1月12日关于设置“软件技术专业五年制(高职)”的论证报告“到2020年,江苏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率先基本实现信息化”。《江苏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及“十一五”行动计划》中确定了全省信息化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在《战略及行动计划》中推出的重大信息化行动计划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软件产业快速崛起行动计划”。从发展趋势看,信息产业的价值主体也正由硬件向软件转变,软件业在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我省的信息产业人员结构的比例来看,软件业人员在有较大的缺口,基于这种情况,结合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工作安排,由教务处、教育科研处、信息技术系会同有关人员组成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建设调研小组,对我校设置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了可行性调研论证。一、我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现状自1986年我校引入计算机教育,1993年创办会计电算化专业,1997年设立计算机应用专业(中专),2001年度我校开设计算机应用高职专业以来,我校的信息技术类教育已经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几年里,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师资队伍由弱到强,不断壮大;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实验设备的数量得到大规模增加、实验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通过积极探索课程改革,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以跟随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002年我校被确立为“计算机应用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这对我校的信息技术类的教学科研工作又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到目前为止我校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校学生达1200多人,其中高职达到了700多人,信息技术类的专业结构上已经形成了高职一个专业(计算机应用),三个方向(平面装潢设计、影视动画制作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中职四个独立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体系格局,对应以上专业的开设,同时学校成立信息技术系,从事我校的信息技术类的教学科研工作,配套又成立了相应的电教中心,用于加强信息技术类的实验实训工作,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类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徐州市以及省内同类学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厅属学校中也处于领先位置。然而,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我们认为我校仅有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已不能满足社会、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更不能符合我省的信息产业的发展要求,在这种状态下学校也不能在竞争中得以长远的发展,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我校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发展。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拓展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成了学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省目前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形势,结合对目前我省软件业的分析和我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经过严谨的论证,决定在我校的高职信息技术类中增设“软件技术”专业。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的产业背景和人才背景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鼓励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软件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国正处在软件业高速发展时期,软件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软件人才已成为IT业第一需求。目前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IT行业最缺乏的其实是“软件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软件蓝领”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中国软件人才每年需求30万人,而其中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每年20万左右。我省在软件产业中也正在建设以江苏软件园为龙头的沿江软件产业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充满活力的集软件开发、生产、交易以及各种专业服务于一体的软件产业基地。正是根据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大量的、持久的需求,我校决定申报开办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三、拟定设置高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高职)所具备的条件(一)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我校信息技术系引进、培养了大批教师,并按照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对在岗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实训教师队伍。目前信息技术系软件教研室中配备专兼职教师15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助讲6名(其中即将被评为讲师的3名),实验员1名,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其中有硕士2名、研究生在读人员5名,本科6名,具备双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