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的素养与新型课堂文化江苏省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江文友214183【内容摘要】后课程标准阶段的高中课堂怎样走?构建积极、健康的课堂文化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师德素养、学科素养和教育学素养等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理解。【关键词】课堂文化师德素养学科素养教育理念与教育素养新课程实施几年来,高中的课堂教学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笔者观察过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总的来说,现在的高中课堂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没有大的变化,总体还是过去的那种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第二种,课堂中似乎新课程的味道较浓,但主要是流于形式,学科味不足,缺少内涵,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第三种,教师的课堂教学从理念到教学活动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气氛活跃,对话与生成是主旋律,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积极,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展现了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文化。笔者认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但之所以在新课程推进几年来,教师的课堂呈现出几种迥异的局面,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素养决定了课堂模式与文化倾向。课堂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取向,展开教与学活动的思维方式,以及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共同营造的课堂氛围等的总和。健康的课堂文化,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场”,能对置身于其中的所有人,包括学生、听课老师和执教者本人都能起到好的熏陶作用,让人如沐春风。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课堂文化辩证否定了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文化,提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由体验、探究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来促使其生命的发展。那么教师的众多素养里对新型课堂文化建构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些呢?我们从对一个问题的三种回答谈起。生: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蜜蜂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而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呢?师甲:这个问题对我们没有意义,不需要知道!师乙:这是因为蜜蜂的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高,而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低的缘故!师丙:这个问题我们一道来思考!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生:声音的有和无!师: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呢?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哦,昆虫飞行的声音是由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师:这两种昆虫在飞行的时候翅膀振动有什么不同吗?生:我懂了!师:对了,蜜蜂翅膀振动时产生的声波的频率落在了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我们听到了,而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在听觉范围外,故我们听不到。人说:一般的老师会叙述,好老师会解释,优秀教师会演示,伟大的教师会启迪。第三种回答中的老师除了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外,还具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任的态度,并且具有很好的教育智慧。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它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的一种思考和解决方式,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具有终身意义的,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教育方式。不难看出,成功的教育需要一个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与教育学方面的素养的教师!教师的这些素养如何将决定着新型课堂文化是否能成功构建。一、好的师德修养,是构建新型课堂文化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师德修养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对学生的爱!数学新课程刚开始实施时,绝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研究之中,但热情消减之后,一些老师便很快回归传统课堂模式中去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要构建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课堂文化,教师就必须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需要学习和改变的东西很多,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努力。因此,只有对学生怀有满腔的爱,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分数,而是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是把教书作为一种职业,而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才会把自己的心血、才智与激情融入教学事业,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技术,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加速自己的专业化进程,以上这些都是新型课堂文化创建的技术基础。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高尚师德、对学生的爱、无私的敬业与奉献精神被学生感受到之后,学生也会爱自己的老师,爱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这对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意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创建新型课堂文化的内隐的精神层面的重要保证。二、过硬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构建新型课堂文化的基础。众所周知,即使是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而新型课堂文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这是因为:1.新课程要求实行生本教育,教师的眼光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教材。如果一个教师主要是考虑自己怎么把知识教给学生,生怕把概念讲错了,把题解错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