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是你****深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汉书•艺文志》称:“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学术文化异常混乱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思想文化趋向统一2.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编建议:“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这一建议是A.试行独尊儒术B.实行无为而治C.倡导天人合一D.稳定现有秩序3.朱熹提出: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为解决“主宾之辨”,朱熹A.提出系统的“格物致知”认识论B.主张客体“物”应该顺应主体“我”C.强调主体“我”自身的道德修养D.认为主体“我”要有正确的价值观4.王阳明既反对“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又反对“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这反映出王阳明A.反对程朱理学的理欲观B.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求人们讲究“知行合一”D.认为良知支配着人的行为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提出建立民主政治C.主张天人合一B.未摆脱时代的局限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6.“当时流行的'抱锣''哑艺剧'等杂技节目,大都运用了刚刚兴起的'爆仗,和'吐火,等形式,以制造神秘气氛幻术表演中也有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或变物等。”这些描述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汉初期的楚辞体诗歌中B.明清时期的纪实小说中C.杜甫现实主义的作品中D.宋元的文人笔记或戏曲中7.以下是几幅反映我国古代书体发展演变的代表性作品。从中体现出的书体演变趋势《碣石颂》《曹全碑》《神策军碑》A.实用性增强B.图画感丧失D.艺术性减弱C.文字量减少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刻意介绍了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等。对其意图推测合理的是A.学习资本主义制度B.批评专制政体的不足C.“师夷长技以制夷”D.启迪国人,关注世界9.1870-1898年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直是当时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当时,“中体西用”一词的流行A.增强了人们的参政意识B.便利了西方技术的引入C.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D.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10.清帝退位诏书中提出“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可见,在清统治者看来,新政权应A.适当考虑满族的特殊性B.致力于国内动乱的结束C.保持中国的历史延续性D.主要维护五大民族权益11.毛泽东在总结国民革命的教训时说,在北伐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有鉴于此,毛泽东提出了A.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B.根据地建设的理论C.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D.控制民众运动的观点12.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现实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A.要坚持社会主B.要求改革开放C.离不开历史积累D.须要立足自己13.导弹、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使一个多世纪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尊随之释放,也为中美联手遏制苏联奠定了基础。这实际上说明我国A.外交孤立状况被打破B.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C.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D.已成功登上世界舞台14.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为改变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这一状况,进而解决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国政府A.初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B.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这一观点A.体现了“百花齐放”精神B.是当时“左”倾错误的表现C.蕴含了“百家争鸣”理念D.不利于当时文化事业的发展16.观察右图。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演说者认知的是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B.“善是人的内在灵魂”C.“世界是思维的产物”D.“人是万物的尺度”17.右图所示为1483年至1508年创作的名画《岩间圣母》(局部)。画中圣母照看着几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流露出了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景反映了A.古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