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用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目前,信用卡诈骗方式繁多,其中一种值得重点关注的就是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遗留式信用卡诈骗是指在某个商家或者其他场所,诈骗分子通过拾得或者盗窃他人的信用卡,然后进行消费,而消费过后卡片并不归还被盗或者拾得的人,而是遗留在原地,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该行为的发生频率愈来愈高,给信用卡持卡人的使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与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诈骗行为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分析针对遗留式冒用信用卡的定义加以说明,同时分析其特点,包括诈骗推广范围广、作案过程复杂、后续处置困难等。2.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的成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的成因,包括人的因素和制度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教育宣传等。3.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实际操作方式、作案手法、消费场所与类型等,通过数据分析让人们对该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4.法律与政策分析分析相关法律和政策,并提出诈骗罪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完善建议。5.针对性建议最终,对信用卡持卡人、商家、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防止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发生。三、预期成果及意义1.打击诈骗分子通过该研究,加大对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的打击力度,从而让诈骗分子没有机可乘。2.促进金融安全通过研究的成果,能够使金融机构、商家和消费者更好地意识到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的危害,加强金融安全意识,减少诈骗行为的发生。3.提高消费者信心通过对遗留式冒用信用卡诈骗的深入了解,加强督查及完善制度的建议,提高消费者对信用卡支付方式的信心,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支付的发展。四、研究人员和时间安排本次研究将由信用卡安全事务小组成员、金融、法律专家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时间预计为2年,分为问题提出、调研、数据分析、成果总结报告等若干阶段。五、参考文献1.王立森.《诈骗犯罪的预防与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袁满春,李娜.《金融犯罪应对与预防》[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3.黄江,刘卫国.《一些建议加强信用卡安全☆》[J].上海金融,2015,(08):15-17.4.金融等领域专家对于遗留式诈骗疑惑加厚,《经济参考报》,2018年06月2日5.《支付宝泄露隐私引冒名刷卡》,2017年0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