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北大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76 大小:3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钢的热处理北大学习教案.pptx

钢的热处理北大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引例(yǐnlì)改善钢的性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合金化,这是下几章研究的内容(nèiróng);二是热处理,这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nèiróng)。5.1概述(ɡàishù)在机床(jīchuáng)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热处理特点: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zhùzào)、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热处理分类热处理原理:描述热处理时钢中组织转变(zhuǎnbiàn)的规律称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根据热处理原理制定的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称热处理工艺。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xìngnéng)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zhǔnbèi)的热处理。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钢加热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lěngquè)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由于加热冷却(lěngquè)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50℃/h的速度加热或冷却(lěngquè)时测得的。5.2钢在加热(jiārè)时的转变第一步奥氏体晶核形成:首先在与Fe3C相界形核。第二步奥氏体晶核长大: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向和Fe3C方向长大。第三步残余(cányú)Fe3C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cányú)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第四步奥氏体成分(chéngfèn)均匀化: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chéngfèn)趋于均匀。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由于先共析或二次Fe3C的存在(cúnzài),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yǐngxiǎng)因素/温来判断。晶粒度为1-4级的是本质粗晶粒钢,5-8级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前者晶粒长大(chánɡdà)倾向大,后者晶粒长大(chánɡdà)倾向小。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⑴加热温度(wēndù)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wēndù)高、保温时间长,晶粒粗大.⑵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形核率越高,晶粒越细.⑷原始组织:平衡状态(zhuàngtài)的组织有利于获得细晶粒。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后的组织也粗大,降低钢的常温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因此加热得到细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是热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5.3钢在冷却(lěngquè)时的转变㈠珠光体转变1、珠光体的组织(zǔzhī)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A1到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zǔzhī),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⑴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fúhào)P表示.⑵索氏体⑶托氏体形成(xíngchéng)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表示。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jièxiàn)也是相对的。2、珠光体转变过程珠光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xíngchéng),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两者相间形核并长大,形成(xíngchéng)一个珠光体团。珠光体转变是扩散型转变。珠光体转变(zhuǎnbiàn)过程/㈡贝氏体转变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过冷奥氏体在550℃-230℃(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bùtónɡ),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⑴上贝氏体形成温度为550-350℃。在光镜下呈羽毛状.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píngxíng)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⑵下贝氏体形成(xíngchéng)温度为350℃-Ms。在光镜下呈竹叶状。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sùxìng)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sùxìng)、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2、贝氏体转变过程贝氏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发生(fāshēng)贝氏体转变时,首先在奥氏体中的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晶核,其含碳量介于奥氏体与平衡铁素体之间,为过饱和铁素体。当转变温度较高(550-350℃)时,条片状铁素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