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政治小题训练(二)2012年9月25日班级:姓名:选择题:(请同学们将选择题填入下面答案栏!)1.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欧洲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西方又一次出现了“《资本论》热”和“马克思热”,使得许多马克思的著作重新成为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的阅读热点。这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认识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和先导;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事实,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这主要说明()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物质决定意识;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4.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人工智能甚至能高度模仿人类的表情。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人工智能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A.意识对人脑的依赖;B.世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大脑的机能;5.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6.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物质可以代替意识;D.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②人的意志不能影响社会的发展;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8.“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9.近段时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随着近日的一轮秋雨,秋天的感觉更明显了。秋在中国文人心中总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最普遍的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徵。但是,秋的描写也有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意识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12.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栏(请同学们将选择题填入下面答案栏!)123456789101112非选择题。13.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4.根据国际国内形式变化,中央对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