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语文10、课题:《木兰诗>>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重点的字、词、),了解本诗所运用的修辞。背诵全诗,理清思路。(重点)2、过程与方法:从整体出发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花木兰提炼诗歌主题。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积累字词机杼()军帖()可汗()戎机().....胡骑()金柝()同行()云鬓()....2、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列练习木兰当户织军书十二卷...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鞍鞯...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赏赐百千强安能辨我是雄雌....出门看火伴对镜帖花黄..4、翻译句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复述课文故事情节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谈谈我眼中的花木兰2、作者塑造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有何作用3、找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示例4、文中写了木兰的那些事迹,详略安排如何5、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作顺序,表达方式有哪些,开头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何好处?6、文章的第三段用排比把东南西北都写到了,为何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样写繁琐吗?四、精讲点拨小结全文评价花木兰,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五、课内检测部分1、通假字有:2、修辞举例3、写出所有互文句:4、其他修辞手法例举:15、○诗中描写边塞艰苦(阴冷苦寒)的军旅生活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3○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忙碌而井然有序的句子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成语“扑朔迷离”在文中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6○描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关山度若飞7○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8○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9○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10《木兰诗》选自宋代_郭茂倩_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11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语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12表现木兰回家后喜不自禁的心情的动词是开、坐、脱、著、理、帖○六作业教学反思配套练习册乐府1教学目的: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教学要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2记叙的详略处理3对偶和排比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二正字音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hán燕山:yān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i(缰绳)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贩馕⒘医H嗣俏湍钏?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当户用郭惟可汗著市但扑朔朔气迷离安能金柝铁衣明堂策勋强不帖花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