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了解学生,相信学生,成就学生——《葡萄月令》教学反思在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发现老师们对于“精读”与“略读”两类阅读课型的对待实在是太过于“厚此薄彼”:精读课文恨不得嚼碎了去教,略读课文只是让学生“粗略”地,甚至是“忽略”地阅读。对于“精读”与“略读”课文的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为了向老师们直观地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选取了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0课《葡萄月令》向老师们示范教学。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我想,让学生及听课教师有所收益的主要有以下两点:因为了解,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基点。基于对学段教学目标要求及六年级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基础的了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没有将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因为文章语言朴实易懂,行文条理清楚,内容一读就明白。在教学设计中一直定位在运用此文本复习、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发掘此前没有的新知,立足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尝试模仿文本新鲜的表达方式,力求“一课一得”。根据学生已有较强预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开课就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葡萄月令’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同学都能发现“月令”与课文从一月到十二月逐月描写葡萄的生长过程有关。学生感悟到这一点以后再出示课件简介“月令”这种上古体裁,强化这一写法的特别。“了解葡萄的生长过程”是学生独立阅读这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之一。但是作为六年级下期的学生,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说出葡萄的生长过程,课文中都明白地呈现在那儿,能力训练的要求过低。因此,在此基础上我适当提高了学习要求:(课件)快速地默读课文,将葡萄的生长过程逐月简要地记录下来。“快速”的具体要求是5分钟之内完成读写任务;“简要”的具体要求是三五两个字准确、高度概括。实施过程证明,这一要求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达到的,学生的眼、脑、手、心均处于积极状态,不少同学不到5分钟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至此,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检测完成,用时仅10分钟。因为相信,成就了学生的精彩获得。本文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别致的散文,语言富有魅力,字里行间隐藏着不少表达秘诀,如何引导、鼓励学生感悟体会语言魅力、自主发现写作秘密?我的做法是简单的,就是让学生潜入文本静静地去探究、发掘:(课件)细致地读一遍课文,把特别让你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想你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它们?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稍作停留想一想:这些语句入我眼、入我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否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不能知其所以然也没有关系,语文,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感觉也很美妙。在学生沉入文本前,适时地点拨学生“沉入”文本的方法:找“代入感”,即可以将自己当作作者去读这篇文章,还可以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葡萄去读这篇文章,这样会更有亲切感、身临其境感。充足的时间里,静心独立阅读过后,孩子们心灵的满足与能力的展示让人欣慰、赞赏:有从作者的描写中直接感受到“观察细致”的;有从作者的描写中想象到逼真画面的;有从作者的描写中联想到生活实际的;还有从作者的描写中体悟到哲学道理的……我放心地将时间交给学生,因为了解这一阶段、这一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只是满怀期待、满怀赞赏地欣赏学生充满智慧的想法和表达,间或来一个赞赏的眼神、动作或语句。随着他们的展示,我以学定教,课件随机出示他们提到的重点语段,板书他们归纳的作者的重要写作方法。在孩子们熟练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畅快地交流完他们的所得之后,我发现,本节课我想让学生学习的新知——短语短句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具备自主发现的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这种时候,就该发挥教师的指导功能了。在孩子们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亲切、轻松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交流了这么多,请允许黄老师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好吗?黄老师除了和你们一样,关注了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我还关注了一些这样的句子(课件出示文中两段典型的短语短句),我读一读给你们听。”在有针对性地感受句子特点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猜一猜,黄老师喜欢它们的理由是什么?教师主动抛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新的思考,他们带着审视的眼光再一次走进文本探寻,有学生发现:文章的段落有详有略,段落里的句子也“有详有略”,黄老师喜欢的这些句子就是写得简略的句子。这是新的重要的发现,贴近老师想让学生在这一文中发掘的新知。抓住学生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现,教师进一步替学生上升提炼:我们可以将这样短短的句子称为“短语短句”。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读一读,什么感觉?学生毫无疑问地发现了这样的短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