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分析(人教版)龙洞小学樊雪冰fanxuebing510520@163.com136603137442009年2月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分析(人教版)本册教材内容:数与代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比较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未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第一单元内容分析P2.编排意图:通过呈现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来的事物和图案,引出学习内容。建意: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变换有什么特点。(回顾平移、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再根据这些特点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挖掘出它们的不同特点。接着教材通过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轴对称图的特点和怎样画对称轴)为例1作铺垫。例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先通过学生数一数,看一看,你发现什么?让学生判断出小松树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建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对称轴,并能通过对折活动发现两个小草也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小女孩的话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特征.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就行,但老师要做出小结:如果一个图形对折后,图形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知名人称轴.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一些更具体的特征.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对应点”的意思(A与A,B与B,C与C,),再让学生根据小女孩的话再观察其它的对应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的发现。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性: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例2,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建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报方法时,再比较出,用哪种方法画得又好又快。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图形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的的知识。先找到左图形的关键点的对称点(即对应点)再连线。画完后还要让学生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否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P5、旋转编写意图:能过钟表的表针与风车的旋转过程,认识两种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并明确旋转的含义.再通过提问“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为例4教学做准备。教学建意:例3的教学中学生在观察钟表的指针时,让学生一开始就要慢慢完整地说出旋转的描述,指针“从12到绕点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度到1。一定要说清楚三点“指针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风车的旋转的描述比起指针要困难一些,在观察时有学生较难观察出旋转角度,因为它是一个三角形在旋转。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也可以通过指定边让学生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