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雷雨教案关于雷雨教案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雷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雷雨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文中图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四、小结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xx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xx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2.雷雨后:一条彩虹xx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xx在网上。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垂、逃、越的写法。五、课外延伸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关于雷雨教案2活动目标1、唱好切分音,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2、学习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活动准备《夏天的雷雨》歌曲磁带。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引导幼儿在户外观察下雨前的各种迹象,并说说、议议。如:太阳不见了,天暗下来了,乌云密布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熟悉歌词内容。请幼儿谈谈夏天的雷雨是怎样的`?在谈话回答过程中,帮助幼儿熟悉歌词。2.教师示范演唱,请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进一步熟悉歌词。3.引导幼儿采用跟唱的形式学习歌曲,重点唱好切分音。4.请幼儿分成男女两组,采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跳音唱"一闪闪"哗啦啦",用有力的声音唱"轰隆隆"。5.请幼儿俩俩自由结伴,用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并鼓励幼儿随音乐加上动作进行表演。6.全体幼儿随歌曲一起进行表演。7.听音乐拍手走出活动室。关于雷雨教案3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2、抓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2、教学重点、难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所出现的一系列自然景象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接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现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