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精品多篇[概述]小学语文教学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教案优秀6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所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2、感受比喻的妙用。3、学习生字词,朗诵课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作者对夕照景色的精彩描写。学习比喻的妙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全文内容,初知夕照的美好。了解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其中的句子。学习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生字词的学习。1、出示生字词。抽查生字词的情况。2、组词训练。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导并引导加深理解。3、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4、夕照的迷人在什么地方呢?分别在课文中的什么段落?5、教师引导大家理解。大家再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上面的景色的?仔细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6、可不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你想象到的景象描绘一下。四、总结本课时:夕照的景色是美丽的,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让每个人都来爱我们的大自然,让大自然永远美丽下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进一步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体会比喻的妙用。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句子。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2、说说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品析。二、继续学习本课。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说说自己学习本课总的感受。2、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你从本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哪些学习方法。3、体会比喻的妙用。找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用自己的话并且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写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美景。4、这一段描写的景色美吗?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三、小结本课时。夕照是美丽的,充满诗意的,充满生机的。夕阳还会变成怎么样呢?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写写生字词语。2、找出2、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进行仔细体会。小学语文教案篇二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具:1、《咏柳》插图;2、诗人概况(生平、诗作);3、学习目的条目。4、古筝磁带,录音机;5、诗歌正文。教学步骤一、导入1、复习所学;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生背古诗。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3、认读生字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4、指导朗诵;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二、讲解1、明确学习目的;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2、组织自学;师: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学习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习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学生自学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3、师生交流;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4、分析全诗;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