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1 《论语》十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1 《论语》十二.pdf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1《论语》十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作者档案人物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评价我国春秋末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编辑、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编修《春秋》。《论语》由相关作品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言知识重点字论.(lún)语愠.(yùn)曾.(zēng)子罔.(wǎng)三省.(xǐng)逾.(yú)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了解,动词).1.知温故而知.新(得到,动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动词)1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2.可以士不可以..不弘毅(能够)学而时习之(代所学的知识,代词).3.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译,结构助词)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代词]4.其其.恕乎(大概、也许,副词)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5.而博学而.笃志(并且,表并列)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文言句式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点拨: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点拨: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即“自己”。成语积累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是很愉快吗?”现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2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4.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5.富贵浮云:视金钱和地位如浮云。6.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的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7.逝者如斯:光阴像流水一样逝去,用以感叹时光的流逝。8.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9.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指清贫的生活。文言文对照翻译①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到这里)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②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吗?和朋友相交是不信⑥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呢?”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3诚信。⑦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懂得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了什么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为政》)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逾(yú)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④子曰:“温①故②而知新③,可以④为⑤师矣。”孔子说:“温习学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