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班美术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自己的联想,感受画面构图意境的深远。2、仔细观察作品,学习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奔马”的感受。3、了解水墨画中的中锋和侧锋所画线条的不同。活动准备:1、徐悲鸿的自画像以及其他作品。2、徐悲鸿的《奔马》图。3、“赛马”的磁带、录音机,投影仪。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赛马”的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看过马奔跑时是什么样的?2、出示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师幼共同欣赏。(1)欣赏、感受马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形态。教师:画面上的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画家画了几匹马?这些马是怎么跑的?(幼儿模仿)马飞奔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2)欣赏这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造型美。教师:这幅画时用什么工具画的?这些线条看上去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是怎么画的吗?画家哪些地方用了浓墨?那些地方用了淡墨?为什么要这样用?(3)感受“奔马”的构图美。教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出示徐悲鸿自画像,简要介绍画家及他的作品。教师:这就是画这幅《奔马》的画家和他其它的一些作品。你喜欢他画的画吗?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他画过很多很多画,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著名的。4、播放“赛马”音乐,自由结束活动。大班美术教案篇2设计意图:理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起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使其“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已初步的认识风筝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从艺术学习经验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上学期已欣赏过《脸谱》,对对称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课程意义:春天如约而至,放风筝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风筝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在大班开展民间工艺品风筝欣赏,能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丰富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活动目标:1、了解风筝文化历史,喜欢中国传统工艺。2、感受风筝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美和构图的对称美3、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重点:鉴赏风筝图案的寓意美难点:表达和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活动准备:1、视频一:以风筝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内容的动漫。2、视频二:沙燕风筝、龙型的串子风筝,等不常见的风筝图片若干。3、实物风筝“连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场常见的实物风筝若干。4、设计风筝的材料每人一份5、环境创设:展示区用于风筝展览和视频展示。体验区用于赏析和创作风筝。6、形象寓意的相关经验准备,蝴蝶代表爱,荷花代表和平等。活动过程:一、参观欣赏,初步感受。(展示区)5分钟1、抛出参观任务。师语:“你们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风筝展览,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参观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它?”2、幼儿自由参观各种实物风筝,老师与个别孩子交谈,了解孩子们对风筝的认识。3、请个别幼儿围绕“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交流参观感受。4、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感受交流。师语:你们喜欢的风筝有的是因为图案很美,如喜洋洋图案的,蝴蝶图案的,奥特曼图案的',有的是因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样的颜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很特别的风筝,请小朋友欣赏,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实物大风筝,抛出任务。二、感受鉴赏,表达体验――鉴赏实物风筝“连年有余”艺术美。(体验区)10分钟1、小组赏析寓意美。(每组一只同造型的小风筝)(1)师语:请幼儿看看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图案形象?鱼有什么好的寓意,莲有什么好的寓意?为什么要把鱼和莲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好的意思?(2)幼儿分组鉴赏图案形象美,讨论分析其寓意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尊重孩子们的自主体验,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3)小组代表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这只风筝不仅是鱼和莲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这两种形象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好的意思那就是“连年有余”,代表着放风筝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富足。2、集体赏析构图美。(1)师语:除了风筝的图案形象美和寓意美,这些形象的构图有什么地方特别?幼儿鉴赏构图的对称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和莲花分布在风筝的什么位置,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构图没有?(2)个别幼儿交流看法,教师小结:这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