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6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画杨桃》教案精选.docx

《画杨桃》教案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画杨桃》教案《画杨桃》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杨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画杨桃》教案1设计说明《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2.教师介绍杨桃。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预设:(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3.汇报交流结果:(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③扩词识记。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靠:靠近可靠依靠肃:肃静严肃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图:全包围结构。座:半包围结构。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交:上下结构。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图:最后一笔是横。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抄写生字、新词。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