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朗读课文、认字解词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听读思考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2.小组交流探讨。读阅读链接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谈启示、说方法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小练笔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爬山虎的脚》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方向。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②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③朗读课文。(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3)思想品德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