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尹建文执笔一.实验的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特别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学校,加快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部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一精神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政策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近年来,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1.重硬件轻软件。许多学校在从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投入主要集中在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上,对于软件的配套问题很少考虑,从而使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只能起到示范先进技术的作用,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形成初始投资和资源闲置的双重浪费。2.重建设轻培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由于培训工作不到位及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教职工的信息素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信息技术系统的维护、运用、开发的研究得不到落实。3.花架子多,实效少。有些教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必然导致花架子多,实效少,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部分教师仅仅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一堂优秀课的标签,而没有真正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运用到教学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从教师的辅助手段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如何构建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直接面临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礼嘉中学政治教研组和电教组确立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的课题,于2000年3月被原武进市教委立项为“首批武进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到目前为止,课题组进行了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现进入结题阶段。二.实验的理论依据本课题开展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施教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而且还有学生。因此,主体性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的教学。而所谓主体性,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行为动机是自觉自愿的,行为过程是自主的,行为结果是独创的。但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施教的,教师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的自主权大得多,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完成教师一个接一个指令的学习过程。因此,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2.课堂教学信息的传输、接收与反馈理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是信息的传输、接收和反馈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学信息的变换。这一过程类似于通信系统的编码过程,主要是指教师在备课中对储存状态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变换成准备在课堂输出的学生需要接受、能够接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确定信息输出内容、总量、方式、节奏、程序等。第二,教学信息的输出。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主要指教师将备课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渠道来接受信息。第三,教学信息的接收。在教师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则是以感觉器官作为接收器接收信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则是启动接收器的开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激发动机来唤醒学生的注意;强调信号刺激的新颖性、变化性、适宜性,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来接收信息。第四,教学信息的理解。即大脑对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进行识别、筛选、归类、整合,弄清这些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和来龙去脉。同时根据已存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新旧信息发生联系,将新信息融合进旧知识之中,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