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doc

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文辅导课学案初二级备课组一、情景导入有些同学写人能让人呼之欲出,写景能让人如临其境,写情能让人随之或喜或哭。而有些同学却怎么写都打动不了读者。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前者能把一个材料写得很具体,后者只是概括叙述。二、让学生感悟把材料写具体与真情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行选一篇最能打动你的文章(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试从材料的角度分析感动你的原因。分析好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概括一下材料具体与表达真情之间的关系。讨论好后,每小组选派一人或几人分别交流,交流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做细致的分析。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最后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三、比较感悟,把材料写具体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看哪个更有更具体,更生动。①有枚硬币落在地上。有枚硬币(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②他吃着饺子。(描写一个饿汉吃饺子的情形)他一手端着醋碗,另一支手把整个饺子塞进嘴里,并不时地在嘴边扇扇风,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上面的两组句子,第二个句子都要比第一个句子写得具体生动,而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只多了三个内容。第一组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三个内容:第一步:硬币从哪里落?第二步:硬币怎样落的?落地后的状况怎样?第三步:硬币落地后的响声怎样?第二组中的第二个句子也比第一个句子多了三个内容:他是怎样吃的?(动作)吃相如何?(神态)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就是多了这三个内容,就比第一个句子具体生动得多了。由此可见,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就要多问几个“怎么样”。四、写作训练1、请扩写下列句子,力争写得具体生动。写好后,抽几名在班内交流,其他学生做以点评。①我这次考了全年级第一,我异常的兴奋。②学校通知今天学校不放假,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糟糕透了。2、请参照下面示例,扩写下列片段,看谁写得具体生动感人,(200字左右)。写好后,每组派代表展示,并说说在写之前自己是怎样构思的,然后其他学生点评。示例:小明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一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窗户玻璃打碎了。他很害怕,赶紧跑回了家。要扩写这个内容就可以这样来问:小明是怎么样打碎王奶奶家玻璃的?闯祸后,小明的表情、心情怎么样?小伙伴的反应怎么样?小明是怎么样跑回家的……如果你能把这一连串的“怎么样”变成“这么样”--让读者看到当时的样子,这段内容立刻就会变得栩栩如生了。示例:突然,小明一脚射门,足球射偏了,直奔二楼王奶奶家的窗户飞去,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玻璃碎了。顿时,院子里的呐喊声、欢呼声消失了,小明野马似的奔跑在球场上的兴奋劲儿烟消云散了。他呆愣愣地立在那里,木头人一般,足有五秒钟,直到小刚拽了一下他的衣角,喊了声:“快跑!”他才如梦方醒,看见小伙伴们已经一溜烟地跑没影了,院子里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他抬手抹一把额头上的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想:打碎谁家的玻璃不好,偏偏撞在王奶奶的枪口上。王奶奶过去当过教师,现在又是社区主任,那双锐利的目光,想起来就叫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记得上个星期,我踩折了花坛里的几棵花,没承认错误,便领教了王奶奶一顿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今天,我竟然打碎了她家的玻璃……小明不敢再往下想了,转身往家逃去。点评:这样一改就把原来30来字的句子变成了300多字。这样以来就把当的情景栩栩如生的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自然就生动了。另外要把内容写得生动感人,还要把问完“怎么样”以后,要让当时的样子在脑海中浮现,让自己陶醉其中,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然后通过你手中的笔,把当时的样子描绘出来。当我们把自己当作一只美丽的蝴蝶,在文章里翩翩起舞的时候,读者也会被你栩栩如生的姿态所吸引,他们身临其境了。扩写:1、今天是我的生日,在外地工作的妈妈特意请假回来和我一起过生日,我高兴极了。2、在100米比赛中,陈强同学突然跌倒了,但他还是坚持跑下去了。五、怎样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中考作文大多是记叙文,不少考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结构方面都很不错,可是写人叙事只是概括地表达,给阅卷老师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体的信息就无从知晓了。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善于观察绘形传神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每挪动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似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课文《背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