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求近似数教案(共5篇)第一篇:求近似数教案课题: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5-17页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本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默读课本四幅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想:因为11030更接近于1万,所以我们就把千位和它右面的数舍去,全部改写成0,变成了10000,在书写的时候,写作:11030≈1万。分析发现:10000是11030的近似数,所以用≈,而1万和10000的大小是一样,所以用=。发现:这些数的大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近似数都是1万。学生试着写。并说出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的。(初步体会主要看千位。再次体会主要看千位。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师质疑: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师总结:二者的相同点是:求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的数,后面都在加一个“万”字或“亿”字;二者的不同点是:求近似数是把一个数变成一个近似数,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是把一个大数写成了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大小没发生改变。五、巩固应用,拓宽提高。1.16页的电脑题: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2.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的第2题。3.自主练习第3题: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通过画分级线,可以很清楚的进行取舍。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小组交流。即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先根据要求确定是看哪个数位,根据数位上数的大小确定是“舍”还是“入”。课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较大数的近似数,学生对于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的理解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求近似数的方法学生理解上有些困难,我通过“例题--练习--例题-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对于“四舍五入”这一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用“万”或“亿”作单位还是用“0”表示有些疑惑,尤其在审题时,他们对于题目的要求常常不能准确判断,将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用“万”或“亿”作单位,或用4个、8个0表示“万”或“亿”有些不理解,看来帮助学生审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四舍”理解不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