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精编.docx
上传人:增梅****主啊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9加几》教学反思精编.docx

《9加几》教学反思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9加几》教学反思《9加几》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9加几》教学反思1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9加几》教学反思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这体现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尊重。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把这种尊重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更容易地建构新知,这也是对孩子们的一份责任。我职教的《9加几》是在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掌握好本节课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正确口算9加几。为达到本课教学目标,体现尊重的课堂文化,让学生更快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10加几口算的铺垫下,我出示小猴吃苹果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并列出算式9+4后,我直接揭题,并提问:怎么算,看图能不能算出来?想不出的可以请小棒帮忙。由于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因此在这一部分,我根据第一次试教后的体验稍调整了设计,将情境引入设计得更简洁,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后面的教学留足时间。接着,自主探究,明确算法。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借助小棒操作,摆出9+4,想想怎样操作可以得出结果。学生经历自主操作、同桌交流之后,全班汇报。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我尊重学生不同的算法并给予肯定,可以是一个个数出来的,也可以是小棒摆,4个里拿1根和9根凑成10,加上外面的3根,一眼可以看出来是13。面对后一种方法,我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圆片,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到这里,就重点推出“凑十法”,让学生用小棒跟着一起摆一摆,感受凑十的过程,然后用算式表示出凑十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小棒操作感知后,有了凑十的`体验,说算法时自然就会说了。为了规范学生的算法,我将过程分成了三步走,方便学生记忆,也体现对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通过语言的模仿补充不仅规范语言还能更方便地建构新知。在这一环节,学生资源的生成较多,对资源的处理能力我还欠缺,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课前做好教学预设,做到课上能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在试一试的练习中,学生基于对算法的理解,独立圈十、填算法,在学生资源对错的辨析中,我尊重学生想法的反馈,这种反馈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是一种有条理的内化认识的过程,也为没有掌握算法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第三板块:巩固练习,掌握算法。我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一题找规律的练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提升,学生在探究中发现9加几的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几小1,为此更方便学生利用规律口算9加几。但是,由于时间把握不足,在讲解这一题时较为仓促,没有进一步解释少掉的1是和9凑成了十,较为遗憾。第一次校本研讨课,在从试上到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体会:1.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从多方面精心设计,在时间把握、环节过渡上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