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讲座第页(共NUMPAGES8页)研究考试研读教材高效复习——中考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一、2011年天津中考简要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1.题型单项选择(1-10),分值为20分;不定项选择(11-14),分值为12分;填空题(15-21),分值28分;综合题(22-28),分值40分。2.内容分布(1)覆盖面:初中三册书共17章,直接考查了17章,直接覆盖率100%(2)初二、初三内容比例:初二占35分(2010年44分),初三占65分(2010年56分)(3)各部分知识比例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综合题号20、271、2、6、8、9、12、15、16、213~5、7、11、13、14、17~19、22~2610、28分值1025578(4)试卷能力测试得分率分布能力题号题数满分值得分率了解4、1726.00.84认识1、5~7、10、11、18、20821.00.76理解2、3、8、9、12~16、19、21~281873.00.63(5)各部分知识比例及与前3年的对比年份声现象光现象能量(热)电与磁力学测量20112816244822010271730386年份声现象光现象热学电与磁力学其他20092121927382200831215264133.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从整体上看,各个知识板块都有所涉及,考查比较全面,电学题目比例、难度显著下降,但力学比重增加不少,声光热部分占24%,电与磁部分占24%,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力学部分占48%,与2010年相比有所上升,其它占2%,从整体难易度上看,比2010稍难。具体分析如下:知识点题号分值备注声现象12声现象是物理的基础部分,题目比较简单,与往年一样。光现象2,156考查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及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需认真仔细,容易丢分。透镜及其应用62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准确记忆及应用。物态变化5,112关于物态变化每年一道小题,虽然简单,也要重视,原理要弄清楚。电学(除电磁外)7,14,19,24,2619考试重点部分,包括电路,电流,包括欧姆定律,电功率等,题目有一定深度,但是仍是考查基础为主。电与磁4,115题目较简单,但原理一定要清楚,主要考查了安培定则,及电流的磁效应等。质量和密度12,20,2713主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重点考查基本量具的使用,设计实验、初步评估的能力。运动和力9,214主要考查了力的三要素及牛一定律的理解,题目较简单。力与机械164考查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习题较为基础。压强和浮力8,11,12,21,2816考试重点部分,题目综全性强,较难,需要对其中的原理理解透彻,计算也较灵活。功和机械能3,13,23,2515比较基础,考查对公式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比较容易。内能,能源17,18,2214比较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及简单的比热容及效率计算。其它102常识判断,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题目比较简单。(二)试题的基本特点1.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均与课程标准的规定一致,每道试题都符合课标的要求,体现试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强调最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目标。2.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试题系统考查了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试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能很好地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试题中分别考查了声音的特性、电磁波、电流的方向、蒸发吸热、速度、惯性、比热容、摩擦力、机械能的转化等基本概念;考查的规律及计算包括并联电路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光的反射定律、杠杆平衡条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安培定则、平衡力、热量及效率的计算、做功和功率的计算、电能和压强的计算、欧姆定律和电路的综合运用等。这些规律都是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实验部分考查了能量转化、平面镜成像特点、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基本量具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测物质密度。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这些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3.重视课本的使用,联系生活实际多数题目的情景或来源于教材或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进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4.重视物理实验,加大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在2011年物理试题中,在选择题、填空题中都有对实验探究要素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试题具体考查了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评估等,例如:25题、27题。5.加强推证、计算、数理结合能力的考查计算题难度适中(除最后一道题以外),符合学生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