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Ma****5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docx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教学背景:八年级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讨论、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的是集中编排的方式,且多数课文有背诵要求,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疲倦感,因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必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收获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美好情操是必然。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答谢中书书》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尽情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及古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赏析景物描写,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4、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学生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拔法、诵读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及作者情感;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赏析景物描写方法,品味优美语言,体验归隐情趣。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品析法、讨论与点拔相结合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风景。(多媒体出示风景图),然后请描述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些诗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去欣赏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二、明确目标,有的放失(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三、介绍课题、作家作品关于本课的作家作品,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资料吧,现在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适当补充)。(多媒体显示)1、解题:答/谢中书/书①答:回复。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③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陈:述说)2、作家和作品介绍: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隐居句曲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粱武帝即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又称之“仙人”。著有《陶隐居集》。3、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1)学生先齐读,后请一学生点评。师提示重点字音及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2)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5)学生齐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本文的主旨,哪个词最恰当?明确:美2、学生小组活动,理解文章大意和全文主旨。让我们走进文本,看山川之美,美在哪里?(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