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胡风文论的诗性表现及其成因的开题报告题目:胡风文论的诗性表现及其成因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胡风(1908-1995)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代表作品为《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泰戈尔及其诗》等。在20世纪30年代,胡风发表了一系列文论文章,其中以《文学改良刍议》和《发表青年言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代表,提出了文学必须批判陈旧的传统文化,追求现代性和民族性,为新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胡风的文论中,诗歌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表现文学的灵魂”,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文学艺术水平、推进文学改良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胡风看来,诗歌还是表现人类感受、表达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精华和浓缩。因此,诗性成为了胡风文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胡风文论中诗性概念的分析和探讨,探究其诗性表现与成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胡风文论的思想内核和艺术追求,为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批评提供参考和借鉴。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胡风文论中诗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文学改良刍议》、《发表青年言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重要文论文章的分析,探讨胡风对诗性的定义和表述,研究诗性在胡风文论中所指的具体范畴和特点。(2)胡风文论中诗性表现的方式和形式。通过对胡风的诗歌创作、他对他人诗歌的审评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指导与批判等方面的研究,探究胡风所推崇的诗性表现方式和形式,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现特点。(3)胡风文论中诗性成因的探究。通过对胡风思想及其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文学理论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探究胡风文论中诗性的成因,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历史比较、批评分析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1)对文论文章的精读,深入探讨胡风对诗性的定义和表述,理清其脉络和内在逻辑。(2)对胡风的诗歌创作和审评文章进行分析,深入掌握其诗性表现方式和形式,分析其表达手法和特点。(3)对胡风时代及其文化、文学理论背景进行研究,了解胡风文论中诗性成因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胡风在其文论中对诗性的定义和表述,主要基于其对现代化和民族化的追求,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也对其诗性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胡风的诗歌创作和审评文章中,对诗性的表现方式和形式反映了其对人类感受和情感的高度关注,诗性成为了胡风精神和艺术追求的重要表现手段。(3)胡风文论中,诗性的成因不仅依托于其所处的时代历史和文化背景,更涉及到文学理论、文化形态变迁等多个因素,掌握这些因素对于理解胡风文论的思想内核和文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四、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本研究对于胡风的诗性概念和表现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梳理和分析,但由于时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不足之处。另外,胡风的诗性表现受到其创作风格和主观体验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本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