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板书:观潮)(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自学结果:(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字形:若、昂、崩、震(2)畅谈感受,理解“观”: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4、朗读。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使学生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4.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5.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教具准备电脑、课文软件、电视、投影仪。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二)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朗读课文。(三)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四)学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