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第一节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一、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最大实际就是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状况。因此,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1、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工作,其对象是人,是千百万处在在现实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克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地去努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根本任务。而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是社会存在作用于人的大脑的结果,它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机械地反映,而是能动地反映;这种反映要受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人的思想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教育影响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不同的思想倾向,从而形成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特点。因此,只有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在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状况,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期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才能确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2、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间、空间属性。从年龄、职业、收入、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将人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型的人们又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不仅不同类型人们的思想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同一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思想也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制定不同的计划,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解放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显然,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效益。3、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调动教育对象内在积极性,实现思想转化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应遵循人们思想行为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知道,影响人们积极性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最终要通过人的内在因素才能起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人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人们思想行为变化的外部因素,只有通过人们内在的思想斗争,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才能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外化为人们的相应的行为。可见,要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变为群众的行动指南,就需要善于发现和调动人们内在的积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科学地分析和认识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就能使我们恰如其分地估量对象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从发扬积极因素入手,从而形成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效果才更易巩固。二、科学地认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才能准确而全面的对教育对象进行整体性质和个体差异的了解,把握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特征和处在的行为表现以及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分析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主要有:1、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方法就是把教育对象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点、道德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其中,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决定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因素。而随着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随着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因此,如果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离开特定的社会关系状况来抽象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会停留在表面现象和肤浅层次上,抓不住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紧紧联系教育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对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基本矛盾有深刻认识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当前,我国正处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