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选修五 第三讲 防灾与减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部分 选修五 第三讲 防灾与减灾.doc

第五部分选修五第三讲防灾与减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部分选修五第三讲防灾与减灾1.下图为“我国盐碱化地区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但甲地滑坡、泥石流次数很少,原因是什么?(2)防治泥石流发生的常见措施有哪些?(3)若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会采取怎样的措施自救?2.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假如你是一名沿海地区的学生,你将如何防御台风灾害?(3)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3.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4.读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2)黄河防护林主要位于黄河的________地区,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海是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之一,试分析其原因。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内,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高。第(2)题,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危险地段进行工程护坡,可防治泥石流的发生。第(3)题,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正确的逃避路线,且要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答案:(1)甲地为四川盆地,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且植被覆盖率高。(2)植树造林,工程护坡。(3)①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逃避;②保护好头部。2.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气压较低,过境时当地气压会降低,过境后气压会升高;从较大层面看,台风经过A地前,A地风速会逐渐增大,离开A地后,风速会逐渐减小;从细处来看,台风经过A地前,风速渐大,当台风眼经过A地时,A地无风,当台风中心离开A地时,风速会增大,然后风速随台风的离开而减小。第(2)题,台风到来时,要采取及时预报,及时躲避等措施。第(3)题,A地位于沿海,受台风影响,易产生风暴潮危害;B地位于内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台风会带来狂风与特大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工程措施主要从加固坡地、植树种草角度考虑。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时刻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台风到来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3)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3.解析:第(1)题,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深浅、是否有岛屿阻隔等方面分析。第(2)题,海啸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沿海防护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是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答案:(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4.解析:本题以我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工程作用等问题,认真读图,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进行解答是完成该题目的关键。第(1)、(2)题,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原因从自然(如地质条件、地形及气候条件)和人文(如植被破坏)两方面分析,黄河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第(3)题,上海市地面沉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答案:(1)三峡以上的长江上游河段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山势陡峭;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2)中上游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3)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