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选修六 第三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部分 选修六 第三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doc

第五部分选修六第三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部分选修六第三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1.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下图为“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目前,我国耕地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析导致我国耕地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2.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3.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8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4.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加快发展可再生资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真正出路。材料1:见下表。世界一次能源需求(百万吨标准油)年份种类1980年2000年2005年2015年2030年2005~2030年均增长率(%)煤炭178622922892398849942.2石油310636474000472055851.3天然气123720892354304439482.1核电1866757218048540.7水电1472262513274162.0生物质和废弃物75310411149133416151.4其他可再生能源1253611453086.7(说明:全球能源需求总量等于一次能源供应总量。而一次能源指生产或进口后未经过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材料2: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材料3: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材料4:见下图。(1)材料1所提到的“其他可再生能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等能源(写出三个例子)。其增长的速度最快,但不能成为主导消费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3)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详解答案1.解析:第(1)题,图中体现耕地数量减少,而人口又在增加,因此推出人均耕地锐减。第(2)题,耕地变化的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增加、自然灾害、过度利用导致土地退化等。答案:(1)耕地数量急剧减少;人均耕地面积锐减;耕地质量退化。(2)灾毁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湿地的变化分两个阶段,一个是80年代湿地增加,另一个是90年代湿地减少,从图中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上可以得出答案。第(2)题,湿地减少会影响气候、生物及旱涝灾害的发生,会影响水质;其对策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退耕等。答案:(1)变化: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自然原因: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3.解析:第(1)题,结合甲图,联系生活实际作答。第(2)题,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污水的排放多,加上陆地面积狭小,污染相对较重。答案:(1)水资源短缺;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4.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可再生能源的概念作答。第二问,有很多原因,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