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名词解释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内容包括确定所要考虑的土地用途及其土地的要求、对土地的各种性状进行基础调查,并按照所考虑的土地用途的要求进行分析说明,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4.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5.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6.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7.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问答题1.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答:调查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1\*GB3①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2\*GB3②外业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今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3\*GB3③内业阶段。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2.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及参评因素。答:依据: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参评因素:要考虑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交通、距城镇中心距离等经济条件;对于综合性的评价参评因素多,单宜性评价参评因素少,针对性强。因为在评价时必须选择对于某种用途有效的因素、因子作为参评因素,即影响土地质量和利用一系列限制性因素,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3.简述土地资源的特性。答: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4.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和各等级的条件。答:依据: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各等级的条件:一等地——土地可持续利用而不受到重大的限制或限制很小,不会显著的降低产量或收益,也不需增加额外的投资和费用,为高产田。二等地——长期用于某种用途时,受中等程度限制,因而产量和收益减少,投资与费用则增加,但仍有利可图,但明显低于一级土地。三等地——持续用于某种用途时受到严重限制,产量与收益明显减少,投资增加,收支勉强达到平衡。5.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的内容。答: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映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限制性种类或需要改良措施;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以内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6.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答:(1)准备工作;(2)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3)该种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4)土地评价单元图的编制;(5)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6)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单元土地性质的匹配,初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7)对评价结果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8)野外校核;(9)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7.简述土地的功能和特性。答:(1)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2)土地的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8、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与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系统的区别与联系?答:=1\*GB3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映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限制性种类或需要改良措施;土地是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以内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2\*GB3②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系统是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国家的评价系统,结合我国特点拟定的。它基本上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范畴。该系统由土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