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精品】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是拓展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一成一败”的两个小故事。课文别具匠心的标题和巧妙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要求自己“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白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学情分析:一看题目,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带着问题阅读,学生会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另外,文章的词句也较为浅显,只要老师能够大胆放手,学生一定会在交流中生发出更富个性化的想法,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目标: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4、学习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了解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形形色色的标签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称呼它们,叫什么?(学生回答:标签)2、师相机提问:看了图片,谁能简单的说说什么是标签?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床头上的标签》,看着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请学生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抽生回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字词)。抽生朗读、跟读、齐读。(相机介绍文中三位人物)2、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翁重点写了几件事情?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件展示)。(三)分析交流,解决疑问。1、带领学生整理提出的疑问,简单的问题直接在交流中解决。2、结合学生的质疑提出新的学习目标。预设(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将学生分为4人小组,分别研究这4个问题。3、抽生交流。在交流问题(1)时,老师出示句子他()呼吸,()地阅读,读完()。请学生填空,然后抓住填上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在交流问题(2)时,师问:把李比希贴标签的句子勾画出来。(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交流问题(3)时,师问: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词句。如:问、没有放过、反复思考、动手实验、查等。让学生体会抓住一个方面将事情写具体的方法。(四)总结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五)小练习。如果选取下面这件事来介绍李比希,应当怎样调整内容?李比希经常从黎明工作到黄昏,又从黄昏工作到黎明。他的仆人常常这样抱怨说:“您整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使得我简直没有机会等您不在时打扫它。”(六)配乐朗诵课文。(七)课外拓展。推荐阅读叶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板书设计:床头上的标签叶永烈失败:与新元素失之交臂李比希认真、严谨、持之以恒成功:提高柏林蓝的质量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三、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二)检查预习。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