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精品多篇).docx

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精品多篇)[概述]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动作——写3、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诗人夜晚看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1、按要求自读三遍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3、出示生字带读,挑(tio)促(cù)深(shn)4、齐读两遍出示图片5、出示词语萧萧促织篱落夜深6、书写促深7、生写两遍三、解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2名)2、齐读1遍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想:见到了哪些景物。4、交流、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梧叶飘飞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听到:秋风;萧萧。它们在风中瑟瑟发抖没有白天的热闹,现在只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第二句,该画什么(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哺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天的热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寒(感到寒冷)这飘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寒(感到孤苦)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4)梧叶(比较夏天)教学过程:篇二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师:为什么总是想家?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生(齐答):有过。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生:(读题目)。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三年级语文教案《夜书所见》篇三教学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