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多篇概述: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及教学反思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学反思篇一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第一、反复朗读,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事实上,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读,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第二、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步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小牧童的想法。但在诗的教学中,我发现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正确地朗读古诗都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在想象古诗的意境的时候,学生就不太流畅了。我让学生在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后,让学生闭眼伴着老师的范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然后让学生来述说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可是发言的学生们寥寥无几,即使发言了也是语言平淡,没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诗意重复一遍。我很茫然,为什么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如此贫乏,语言的表达是这样的枯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语文《所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重点:认真6个生字,会写“诗、林”。难点: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音乐:乡间小路。一、激趣导入新课1、赛诗会。导入:今天,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4、教师范读。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二、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开火车读;④小组读。(重点指导:所、蝉)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分男、女生读。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5、再读古诗。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学习第一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①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②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③指导表情朗读。2、学习第二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歌唱)①问:牧童高兴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②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③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四句。(课件:牧童的歌声停了,知了叫了起来)①问: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像说话)(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渴立)②指导朗读。③教师范读。4、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师生配合)5、配上动作激趣朗读。6、全班朗读。四、练习背诵1、看板画,练习背诵。2、学生自由背诵。3、男女生竞背。五、写字训练(课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诗、林。偏旁以红色闪烁)1、学生